齐鲁壹点客户端07-08 16:44
当下凉爽的城市首选乌鲁木齐
海 韵
乌鲁木齐冬暖夏凉,是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人都认可的城市。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乌鲁木齐的冬天不再是严寒的天气,三九天零下20度的时间也很短,加上乌鲁木齐的供暖长达半年,室内的温度相当宜人。虽然夏天太阳强烈,日照时间长,只要去阴凉地一站立刻就凉爽下来。一早一晚这里相当的凉快,这是新疆独特地理位置和环境决定的,早晚温差大,晚上睡觉时后半夜还要盖薄被子。
这几年回乌鲁木齐生活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这里的夏天好过,没有热得让你的衣服粘到身上的感觉。温度虽然也在30度,但温差都在10度左右,这个是和内地不一样的,也是造成乌鲁木齐凉快的原因。进入小暑期间,每到傍晚都会刮一阵风,顿时气温便降下来,晚上人们三三两两地下楼乘凉聊天。
小区大门外的夜市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有来观光,也有出来锻炼的,更多的是下班的人们在小吃摊上享受着美食,这几年来新疆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这些外地的游客也走进小巷市民的生活之中。乌鲁木齐的天黑的很晚,常常11点多钟,满大街都是乘凉和吃夜宵的人们。在内地生活好多年的我,突然领悟到乌鲁木齐真的没有蚊子,连苍蝇也很少,难怪男人们穿着大背心短裤,女人们换上短裙,在乌鲁木齐出门不用喷防蚊剂,尽管穿凉快的夏装,出门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晚风习习的凉爽。
小区绿化带里的小凉亭里,一群年轻人在石桌上摆上丰盛的小吃,从夜市买来了烤肉串,喝着啤酒、撸着烤肉,聊天纳凉; 凉亭的另一头是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大妈围在一起拉家常,你一句我一句,正聊的开心; 运动场上,几位小朋友正在高兴地打羽毛球,旁边还有助威呐喊的。这是一幅反映小区居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说到夏天,在新疆避暑最好的纳凉食物是当地盛产的西瓜。从五月份开始,吐鲁番、昌吉、石河子下野地西瓜从五月份陆续大批量上市,昨天西瓜摊上已标出下野地西瓜1元/公斤,盛夏季节,中午去瓜摊抱上切好的半个西瓜,5元钱的西瓜让全家管够,小孙女不再去买凉棍或消夏饮料,每天的西瓜让她吃的特别开心。新疆的西瓜当选下野地的,椭圆的形状,个头大,每个都在十公斤左右,沙瓤的,吃起来甘甜爆汁。我去过国内不少地方,最好的西瓜还是新疆的。在家乡生活时,集上卖的最好的西瓜是新疆的,价格也比东北和当地的要高好多,细问了一下卖瓜的人,是从宁夏拉来的西瓜,并告诉我是种植的新疆品种。虽然也甜,但与新疆下野地西瓜相比,还是有差距。毕竟新疆路途遥远,从宁夏到胶东路程节省了近一半。
夏天在新疆,天气热不想做饭了,全家人中午每人抱上一半西瓜,再切上一个甜瓜,伴着香喷喷的皮芽子(新疆人对洋葱的叫法)烤馕,既解暑又管饱。要不就买几份凉皮子,拌上黄瓜,放点香菜,挖上几勺子油泼辣子碗里,浇上酸溜溜的醋,简简单单的一顿饭,省去了在锅台上被烟熏火烤的劳作。
新疆不仅盛产西瓜,还有各种各样的甜瓜,今年有一种叫“老汉瓜”的特别畅销,从六月份就开始下来了。过去在南疆的集市才能见到,在乌鲁木齐的大巴扎的摊位上也能买到。没想到现大街小巷都有卖“老汉瓜”的小推车。这种瓜是黄绿相间的颜色,圆滚滚的,胖乎乎的,好似一幅图画,看了就让人喜欢。“老汉瓜”肉软糯,香甜可口,一口咬下去立即在嘴里爆汁,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现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瓜农们也在绞尽脑汁,不断提出新品种,向科学种植要产量要高质量的瓜果,通过换季提前上市,生产多品种,满足市民的多样化的需求。城里的人有好吃的多了,瓜农们的腰包也自然鼓了起来。
新疆的瓜果丰富了首府市民的生活,也为这个酷热的夏天送来了最好的纳凉食物。
乌鲁木齐的夏天是美丽而又凉爽的,你听,傍晚公园里悠扬的维吾尔音乐在空中飘荡,人们欢快地跳着麦西来甫,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尽情地享受着这个美丽的夏天。
作者简介:孙建业,山东省龙口市人,现居住烟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笔名海韵。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新疆油田公司退休干部,在职期间,长期从事企业文化、机关文字工作,曾任《新疆石油报》、《中国石油商报》记者。在《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商报》、《新疆石油报》、《新疆石油政工》、《准东石油》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百余部作品。近年来,有多部作品在胶东散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新疆文学等文学平台发表;作品《甜蜜的新疆瓜果》入选中国散文2024年第三季度优秀作品展示;作品入选《胶东2021年作家亲情散文选》、《胶东20家散文.孙建业卷》、《胶东散文十年作品精选》。
壹点号 孙建业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