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5小时前
夏日的黄昏,杨树苗独自在海边徘徊。因为生意受挫,他心灰意冷。
“马上就要涨潮了,年轻人。”一位老渔夫赤着脚朝他走过来。杨树苗没有理会,依然面朝大海。
潮涨潮落,司空见惯。但这次的潮水退去后,他被赤条条地撂在了海滩上。那是他摸爬滚打的商海,是他寄托梦想的地方。
老渔夫走到杨树苗跟前,向他借火。他赶忙掏出打火机,为老人点上烟,自己也抽出一支,点燃。望着老渔夫慈祥的面容,杨树苗想起《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蓦地有一种倾诉的冲动。
他们在沙滩上一边走一边聊,老人很快就明白了杨树苗的心思。他说,有一个故事,我是从一个阔佬那里听来的,现在讲给你听听吧。从前,有一个商人,为了躲避战乱,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换成了金子,并且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子藏在伞柄里。然后,他换上一身旧衣服,带上油纸伞,踏上了回乡的路途。当晚,他住在一家路边小客栈里。不料,第二天早晨醒来,雨伞不翼而飞了。
商人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并未打开。于是,他断定拿走雨伞的人只是顺手牵羊。而且,此人很可能就在附近。商人灵机一动,在此地住了下来,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理雨伞的营生。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并没有等来他要找的油纸伞。但商人了解到当地人的一个习惯,假如雨伞坏了,他们宁愿买新的,而不愿花钱修理一把旧伞。于是,商人改弦更张,旧伞换新伞,而且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
不久,一个鼠须黄面的中年人拿着一把油纸伞出现在商人面前。商人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那把雨伞,伞柄处完好无损。打发走换伞人之后,他收拾行装,重新踏上了回乡之路。
故事讲完后,老渔夫神情专注地抽烟,不再言语。但老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杨树苗已心领神会。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在他的经典复仇小说《基督山伯爵》结尾写道,在上帝的未来计划披露之前,人类的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二是等待。于是,杨树苗决定在希望中等待,等待东山再起的商机,就像等待一把油纸伞。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