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客户端4小时前
暑假期间,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再度成为焦点,各大医院眼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孩子看不清”成了家长们焦虑的重点。7月8日上午9时,西安交大一附院眼视光与屈光手术中心满是拿着检查单的家长和孩子。诊室里,医生们正逐一对孩子进行视力检测、散瞳验光。
5岁娃也加入“近视大军”
“目前接诊数据显示,6至8岁的小患者占比超过40%,最小的才5岁。”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住院医师张宁指着候诊名单说,低龄化已成为儿童青少年近视最突出的特征。
刚为12岁的小丽(化名)做完检查,张宁便向家长细致解释:“孩子右眼50度近视、100度散光,散光多为先天因素导致,必须及时配镜矫正。如果放任不管,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因眼睛持续疲劳加速近视发展。”她特别强调,5岁孩子一旦近视,若不及时干预,每年度数可能增长100—200度,成年后极易发展为高度近视(600 度以上),增加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风险。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其中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至35.6%。暑期,孩子用眼强度激增,户外活动减少,成为近视发展的“高危窗口期”。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就是减少近距离用眼和增加户外活动。
科学佩戴是保护而非“负担”
“能不配眼镜吗?怕越戴度数越深……”眼科诊室里,类似的疑问不断响起。面对家长们的纠结,西安市第四医院李教授直言:“既不能因‘怕戴镜’拖延矫正,也不能盲目配镜。”
他解释,孩子近视后若不及时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眼睛会因持续调节疲劳加速近视发展;但度数过高、过低或镜片质量不佳,同样会损伤视力。“正确的做法是带孩子到正规眼科机构做全面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眼轴测量等,由医生根据结果定制矫正方案。”
同时,李教授提醒家长需关注“隐形细节”:教会孩子正确佩戴眼镜,保持“一拳一尺一寸”(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的读写姿势,每3个月复查视力,这些习惯比配镜本身更重要。
“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孩子近视概率会比普通孩子高6倍。”张宁解释道,近视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父母一方高度近视,孩子近视风险增加 50%;双方均高度近视,风险升至60%—80%。
但遗传并非“宿命”。“有近视家族史的孩子,更需要从小建立‘视力档案’。”张宁建议,这类孩子应从3岁起每半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监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指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更关键的是后天环境塑造。“家长自己抱着手机不放,却要求孩子少看屏幕,很难有说服力。”她呼吁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家庭电子设备使用频率,每天固定2小时全家户外活动,比如打球、散步,让孩子在自然光下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这是抑制眼轴过度增长的“天然良方”。
西安工会医院眼科专家特别提醒,要科学防控近视,手术仅能矫正现有度数,无法逆转近视导致的眼轴变长、视网膜变薄等病理改变。青少年眼轴一般发育至18岁,过早手术可能影响眼球正常发育;“暑期孩子每天看屏幕时间从1小时增至3小时以上”已成常态,但专家指出,单纯限制时长远远不够。研究显示,连续近距离用眼超40分钟,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37%,眼轴增长风险翻倍;市场上“近视治愈仪”“中药敷眼”等宣传宣称“降低度数”“恢复视力”,但医学共识是:真性近视不可逆。专家建议,家长应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通过散瞳验光、眼轴测量等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
本报记者 阮班慧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