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7-10 09:27
从前有个宋国人,自从捡到一只不小心撞死在他田间树桩上的兔子后,便扔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等待下一只送上门的兔子……(《韩非子》)
从前有个宋国人,因嫌自家庄稼生长速度太慢,就用手将它们一根根向上拔……(《孟子》)
从前有个宋国人,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在路上找到一个穿着黑衣服的女子,强要她把黑衣脱下还给他……(《吕氏春秋》)
▲揠苗助长(AI制图)
这些寓言故事勾画出宋国人的愚蠢、缺乏常识的形象。为什么被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讽刺、嘲笑的总是宋国人呢?要解释其原因也是见仁见智。
主流说法是,宋国君主是商朝后裔,所以有贵族气质,但战国时的宋国已经没落,而宋人却不能与时俱进。
还有,这些故事都集中发生在战国中后期,那时宋王偃统治下的宋国虽然只能算二流国家,却穷兵黩武,主动挑起与周边魏、齐、楚三个大国的战争,还强令邹、鲁等小国纳贡称臣,最终被齐国一战而灭,土地也被齐、魏、楚三国瓜分。诸侯们对宋国既痛恨又嫌弃,于是大家都拿宋国开涮。
以上这些“地域黑”的故事,都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宋国。宋国的都城在更早期还曾是中国商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诗经》歌颂为商王朝先祖龙兴之地。这个躺着都中枪的宋国都城,如今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商丘。
当我们在商丘阏伯台上抚今追昔,这座古城仿佛穿越了数千年,向世人展现它被遗忘的荣光。
现已知“商丘”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商丘叔簠。簠为周代盛谷物的食器,因其器主为商丘叔(封于商丘的贵族),故名商丘叔簠。
商丘叔簠存世数量较多,晚清金石收藏家潘祖荫就收藏了2件,其中一件后来入藏于上海博物馆;清末重臣端方也曾收藏1件,但其后辗转流入美国,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还有2件是1960年山东泰安龙门口出土的,现均藏于山东泰安市博物馆。另据《肥城县志》记载,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山东肥城乔家庄也曾出土过一件商丘叔簠。有学者推测,春秋时期鲁国曾战胜宋国,商丘叔簠有可能是鲁国掠自宋国的战利品。
这座坐落于河南东大门的古城,最早为燧人氏的都城,后成为帝喾之子阏伯的都城,本名为商,但因为商祖契从此迁居于蕃(约今河北磁县下七垣),这块土地就渐渐被商人荒废,成为遗址,故名“商丘”(“丘”通“虚”或“墟”),也成为先商文化的发祥地。
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周人将商朝遗臣微子启重新分封到这块商族祖居地,并将其改名为宋。东周时,因都城在睢水北岸,故易名为睢阳;战国中期,宋为齐、魏、楚三国瓜分,商丘归属于魏,魏置大宋郡。
▲商丘博物馆展示的宋国故城最新考古成果——从两周、两汉到唐宋时期的地下商丘城摞城城墙遗存剖面
再详尽的文字也难以尽述这座四千年古城的风华。但当你站在燧皇陵前与“中华第一火”对话,在中国远古传说中的观星台上仰望苍穹,在商始祖塑像前细数万枚“商”字,在古城墙的砖石间触摸历史的温度,便会懂得商丘为何被称作“活着的历史”。这里不是冰冷遗址的陈列馆,而是持续跳动的文明脉搏。你的脚步,必将在此与历史共振。(作者:郭文剑 班琳丽)
▊
编辑:朱传球
审核:郭跃旗
总监制:郭文剑 宋圣英
(声明:“京九晚报”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