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5小时前
#2025为河南发声#
#顶端2025夏日创作季#
#河南省大学生第二十一期原创作品挑战赛#
#创作挑战赛九期#
#2025新星计划1期#
贵州龙场驿的秋夜总带着潮气,山雾从峡谷里漫上来,把驿馆的茅草顶浸得发沉。王阳明坐在竹榻上,借着窗棂漏进的月光翻看着弟子们抄录的札记,案头的油灯芯结了层灯花,像他此刻纷乱又清明的心绪。
“先生还没睡?”李郎端着碗热米汤进来,粗瓷碗沿还沾着米糠,“今日讲的‘知行合一’,我还是有些糊涂。”王阳明放下札记,接过米汤却没喝,指着窗外:“你看那棵被雷劈过的老槐树,开春时我们都以为它活不成了。”
月光下,老树的断枝处果然抽出了新绿。李郎点头:“是活了,可这和知行有什么关系?”
“你春日里为它培土浇水时,心里想的是‘它能活’,还是‘书上说槐树耐活’?”王阳明的声音随着山风轻轻起伏,“你信它能活,才会去浇水,这便是知;浇了水它真活了,这便是行。就像你见着山涧里快淹死的小鹿,不等多想就跳下去救,这念头与动作同生同灭,何曾分过先后?”
隔壁忽然传来压抑的哭声,是新来的书生。他昨日收到家信,说父亲被诬陷入狱,急得饭也吃不下。李郎刚要起身,却被王阳明按住。
“让他哭一会儿。”王阳明轻声道,“悲伤是心的自然流露,强压着反而会蒙蔽良知。就像这油灯,灯花结得多了,就得挑掉才能亮。”
待到哭声渐歇,王阳明才起身过去。小赵红着眼眶跪坐在地,案上摊着家信,墨迹被泪水晕开一片。“先生,我想即刻返乡救父,可路途遥远……”
“你父亲教你读‘孝’字时,是盼你鲁莽行事,还是沉着应变?”王阳明捡起家信,指尖拂过晕开的墨迹,“诬告之事,需得证据辩驳。你此刻回去,除了陪父亲流泪,还能做什么?”
他取过纸笔,在灯下写道:“龙场驿丞王守仁,谨呈贵州按察司……”写罢递给小赵:“你明日将父亲平日所写文书抄录一份,附在此信后送往按察司。诬告者最怕实证,这便是你该做的‘行’。”
小赵捧着信纸,指尖仍在颤抖,眼里却有了光。
几日后,按察司派了公差来龙场核查。那公差原是带着敷衍的心思来的,却被王阳明领去山坳里的田埂。秋收后的田地间,十几个村民正帮着驿馆修补被雨水冲垮的篱笆,其中还有两个曾偷过驿馆粮食的流民。
“他们为何帮你?”公差不解。
“去年饥荒,他们偷粮时被我撞见,我见他们怀里揣着给孩子的糠饼,便分了半袋米给他们。”王阳明望着田埂上忙碌的身影,“人心如田,你种善因,便得善果;种怨怼,便得荆棘。”
公差盯着那些埋头干活的流民,忽然叹了口气:“先生说得是。我这就回去如实禀报,你那封辩信,我亲自交到按察使手上。”
送走公差,李郎望着天边的晚霞:“先生,您总能让人心服口服。”
王阳明笑着摇头,弯腰捡起路边一颗饱满的谷粒:“不是我能说服谁,是他们心里本就有良知,就像这谷粒,遇着水土便能发芽。我不过是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罢了。”
月光又爬上窗棂,照在案头的札记上。新添的字迹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龙场的月光,与京城的月光,原是同一轮啊。”
远处的山涧里传来夜虫的鸣唱,和着驿馆里渐起的读书声,在秋夜的雾气中慢慢散开,像一颗石子落入心湖,漾开圈圈涟漪。(作者:易逝之)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