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李阿姨最近有点愁——小孙子明明4岁了,可每次亲戚家孩子来玩,他总把玩具护得死死的,谁碰就跟谁急。李阿姨忍不住念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独?”结果孩子哇哇大哭,场面一度尴尬。
这事儿让不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感同身受:
“现在孩子怎么都不爱分享?”
“我们小时候,兄弟姐妹东西都是共着用,现在的娃咋这么‘独’?”
其实啊,不是孩子“自私”,而是他们成长必经的阶段。
原因分析:孩子不爱分享,未必是“小气”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
2-3岁:我的东西谁都不能碰!
•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物权敏感期”,在他们眼里,玩具就是自己的“宝贝”,就像咱们大人刚买的新手机,谁想借都不乐意。
• 强迫分享,反而会让孩子更没安全感。
4-5岁:开始理解“轮流玩
• 随着大脑发育,孩子慢慢能接受“玩具借出去还能拿回来”。
• 这时候适当引导,孩子更容易学会分享。
错误做法反而让孩子更抗拒
• 比如硬抢玩具、贴标签说“小气”,只会让孩子更抵触。
3个实用方法,让孩子慢慢学会分享
方法1:先让孩子有“安全感”,再谈分享
具体怎么做?
• 别急着逼孩子“让给别人”,而是说:“你先玩一会儿,待会儿给妹妹玩几分钟,好吗?”
• 让孩子知道,玩具还是TA的,只是暂时借给别人,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方法2: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分享
“轮流玩”小比赛:比如和孩子约定,每人玩3分钟,计时器响了就换人。
• “交换玩具”小游戏:鼓励孩子用自己不常玩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体验分享的乐趣。
李阿姨试了这招:
小孙子刚开始不愿意,但看到别的小朋友拿出新玩具交换,他慢慢也愿意尝试了。
方法3:大人做好榜样,孩子自然模仿
生活中可以这样做:
• 分食物时,故意说:“这个橘子真甜,爷爷也尝尝!”
• 借东西时,当着孩子的面说:“用完了马上还给你哦!”
• 孩子看到大人乐于分享,自然也会跟着学。
这些错误做法,千万别试!
千万别做这些事:
1. 强行拿走玩具 → 孩子会觉得“分享=失去”,下次更抗拒。
2. 给孩子贴标签:“你怎么这么小气!” → 孩子可能真的觉得自己就是“小气鬼”。
3. 骗孩子分享:“给奶奶吃一口…哎哟,奶奶不吃!” → 孩子会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以后更不信你。
结尾:耐心等待,静待花开
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性格不是一天养成的,分享意识也需要慢慢培养。
下次孩子不愿意分享时,别急着批评,试试蹲下来问问:“你是不是担心玩具拿不回来?”让孩子知道,你理解TA的感受,TA才会更愿意听你的话。
你家孩子有没有‘护玩具’的趣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