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九期# (散文)火狐书
作者:常涛
高黎贡山的雨季,雾霭在箭竹林间织就青色纱帐。护林员老杨带我寻访"火狐"踪迹时,从麂皮包里掏出半片残破的贝叶经:"这是茶马古道上捡的,上面说小熊猫是山神的账房先生。"他粗糙的手指抚过经文上朱砂绘就的火焰纹,"看它们尾巴上的环纹没有?那是记账的绳结。"《滇南新语》曾载:"高黎贡有兽如狐而赤,尾环纹若算珠,山民谓其掌天地财帛簿。"此刻想来,古籍所言并非虚妄。
正说着,竹梢突然簌簌摇动。一只毛色赭红的小熊猫从云雾中探出头,前爪捧着嫩竹,嘴角沾着晶莹的露水。它打量我们的眼神,活像账房先生发现有人偷看账簿。其额间新月状斑纹,恰似《西阳杂俎》中记载的"火精印",相传此纹为祝融赐福的标记。
在傈僳族猎人阿普的火塘边,我见识了最奇特的颜料。他从桦树皮筒倒出赤色粉末:"小熊猫的尿晒干后,和朱砂一个色。"墙上悬挂的《狩猎图》里,所有火焰都用这种颜料绘制,历经三十年依然鲜艳如初。"它们尿过的石头,"阿普指向神龛上供奉的赤石,"我们叫'火神印'。"傈僳古歌《火魂谣》唱道:"红毛尿,化丹砂,绘得山火永不灭。"而《本草纲目》亦载:"火狐溺,色若丹砂,性阳,可镇宅驱邪。"月光下,我亲眼看见一只小熊猫后腿抬起,在青冈树皮上留下闪亮的标记,那痕迹果真如古籍所言"遇水不褪"。
古籍修复师林小姐的工作台上,摆着个鎏金匣子。掀开一看,竟是乾隆年间的《百兽朝麟图》残卷,其中麒麟的鬃毛用特殊材料补过。"这是小熊猫腹毛,"她捏起一簇绒毛对着光,"当年宫廷画师用它们来表现火焰的质感。"《天工开物》曾记:"兽毛以火狐腹绒为上,色若流霞,触光生焰。"我们进山采集脱落的毛发时,遇见一对母子熊猫正在枫树上蹭痒。飘落的红毛与枫叶混作一处,应和着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林小姐突然跪下,用宣纸承接空中的绒毛:"这是会呼吸的丹砂啊!"恰似唐代薛涛制笺,以花草入纸,今有火狐绒毛,亦是天地灵物入画。
彝族毕摩老马有项绝活:根据小熊猫尾巴的环纹占卜。他让我看手机里拍到的九种尾纹:"三环主雨,五环主旱,这只有七环,要出文曲星。"说着翻开土司府的旧档案,里面果然记载着光绪年间,某次乡试中举者辈出时,山中小熊猫都拖着罕见的七环尾。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废弃的观测站,生物学家小吴展示红外相机拍到的画面:月圆之夜,小熊猫们集体把尾巴盘成八卦形状。"它们比人类早八百年发现《易经》的奥秘,"小吴调出张宋代《瑞应图》,图中太极图与熊猫尾纹如出一辙。彝族《毕摩经》云:"兽尾环纹藏天机,阴阳流转自分明",此刻方知其中深意。
当我在自然博物馆看见那个唐代的三彩小熊猫俑,突然明白这种生灵早就把文明驮在了蓬松的尾巴上。它们的红毛是永不熄灭的火焰,环尾是周而复始的偈语。《山海经》载:"有兽焉,其状如狐而赤,名曰火狐,见则其邑有文运。"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这些"火狐"依然保持着与上古时代相同的步态——前爪内八字,后足外八字,像踩着某种古老的卦象,从容行走于消逝与永恒之间,恰似《道德经》所言"大巧若拙",在憨态中蕴藏着天地至理。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