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客户端8小时前
2025 年 7 月 11 日,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未来绘”志愿服务队数说傩韵小分队奔赴绥阳县枧坝镇童伴之家,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数字焕彩傩戏韵,校园共续非遗魂”的“非遗+科技+美育”的体验活动。当古老的傩戏邂逅现代 AI 技术,一场奇妙绝伦的文化之旅由此开启。
活动开始,数说傩韵队长杨康顺化身为亲切的“文化使者”,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儿童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傩戏的千年历程。他从傩戏的起源讲起,细数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将傩戏的独特艺术魅力娓娓道来。一段生动的傩戏视频,让孩子们初识了傩戏,通过数字傩面具变脸的体验,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与兴趣。随后的动手绘制傩面具环节,团队别出心裁,采用葫芦瓢、硬纸板等环保材料替代传统素材,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践行环保理念。
在团队成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手中的画笔在面具上舞动,勾勒出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画面:有的面具色彩浓烈、造型夸张,仿佛承载着古老而神秘的传说;有的则线条细腻柔和,充满童真童趣,展现出孩子们独特新奇的创意。现场气氛温馨而活跃。
最令人瞩目的压轴环节,无疑是 AI 技术的惊艳亮相。团队巧妙运用 AI 图像识别与动画生成技术,让孩子们刚刚绘制完成的静态面具瞬间“活”起来。镜头轻轻一扫,这些面具便在屏幕上动了起来,有的“张口说话”,有的“开怀大笑”,表情丰富多变,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这神奇的一幕,不仅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科技激活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点燃了对傩戏的浓厚兴趣。一位五年级的小朋友韦冬燕说:“原来我们贵州还有这么了不起的戏剧,我以后肯定还要学更多关于傩戏的东西!”
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说傩韵”团队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运用现代技术带孩子们“走进”千年傩戏,践行“守护文脉、启迪童心”的初心,矢志成为非遗的青春守护者,用现代方式激活古老智慧,引领乡村儿童亲身触摸文化温度,点亮自信传承的星火。
编辑| 周兴兰
初审| 颜丽
复审| 王军
终审| 聂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