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1937年冬,六朝古都的砖瓦浸透鲜血,三十万生命在炮火中湮灭。当暴行试图被掩埋,总有一些人用笔墨、胶片与勇气,将真相铸成永不磨灭的丰碑。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走遍全国,寻找一份份《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收录的珍贵档案原件,带您回顾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约翰·马吉用镜头记录罪证
撕开侵华日军丑恶面具
1937年12月,美国圣公会牧师约翰·马吉站在南京道胜堂的窗前,手中的贝尔牌摄影机在颤抖。窗外,昔日熟悉的街道堆满尸体,侵华日军的暴行正将这座城市变成人间地狱。他曾收到美国大使馆的警告,可以选择立即撤离,或者乘美军舰离开。但这个在南京生活了25年的美国人,选择了第三条路——用镜头记录罪证。
从1937年12月16日第一次冒险拍摄开始,马吉的摄影机对准了遍布尸体的街巷、挤满伤员的医院、拥挤艰苦的难民区等等。他为8岁的夏淑琴一家拍摄的画面,成为影像中沉重的一笔。马吉在说明中还原了夏淑琴一家遇害的细节,夏淑琴姐妹藏在旧被子下,14天里与亲人尸体为伴……
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马吉总共拍摄了八卷胶片。真相,被困在南京。如何把最真实最直接的证据带出去,从而揭开侵华日军的虚伪面具?这些胶片最终流向何处,又是怎样被公之于众的?
档案里的血色证言!
《档案》独家采访96岁幸存者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幸存者照片墙上,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26人。96岁的夏淑琴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她的证言与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关专题档案,直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残暴行径。
1937年那个冬天,夏淑琴全家全部惨遭杀害,只有夏淑琴和妹妹幸存了下来。根据《拉贝日记》中的记载:“约翰·马吉发现了2名小女孩,一名4岁,一名8岁,她们的家人(共11口)全部惨遭杀害。她俩就守在母亲的尸体边,在一间屋子里待了整整14天,直到被邻居救出。姐姐用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养活着自己和妹妹”。
她们的幸存成为奇迹,更成为铁证。除了拉贝日记中的记载,在南京市档案馆里还有一份档案——侵华日军罪行调查表原件,这张调查表正是夏淑琴姐妹家人遇害的调查表。这张调查表中记录了怎样的信息?
马吉影像揭穿日本右翼谎言
“37分钟历史”回归南京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右翼妄图否认历史,石原慎太郎公然宣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的”。1990年12月,德国公布纳粹德国驻华大使馆南京办事处政务秘书罗森1938年的报告,明确指出马吉影片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见证。同月,美籍华人邵子平在《纽约时报》刊登全版广告,驳斥石原并向全世界征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资料。
这则广告刊发后,乔治·费奇的女儿艾迪斯寄来父亲的回忆录以及她所保存的11分钟的马吉影片。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则在地下室找到13卷原始胶片。这些珍贵胶片被送到影片处理公司翻拍后,制成了37分05秒的“一寸盘”。
2019 年国家公祭日,37分钟版马吉影像“一寸盘”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7分钟历史”终于回归南京。而此前,这里只保存了一份17分钟版本的马吉影片。37分钟版对比17分钟版而言,内容上到底有何不同?
今日21:05,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