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4小时前
推动前沿科技走出实验室,走进百姓生活,应用场景非常关键。记者在安徽采访时发现,当地正在用“两张清单”帮助新技术找到应用新场景,用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
在合肥,一座大型街心公园正化身超级场景实验室,已经投放的新技术、新产品超过了150项,涵盖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
在居民社区,燃气公司开放应用场景,把量子技术装进了百姓家里的燃气表,让实验室里的新技术实现落地。
一大批新技术在丰富的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离不开背后的体制机制创新。在合肥专门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立的场景工作专班,记者发现了这样两张清单。一张列明了新技术,一张列明了可以开放的应用场景,涉及市政管网、消防救援、热电、水务、医院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安徽省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场景创新推进处副处长 高峥嵘:科创企业在资金不缺的情况之下,他们首选是场景。只要这个大企业用到你这个东西,对小企业来说就已经是它的一个很好的应用案例。
虽然新技术一直想敲开大企业的门找到新场景,但是在过去,拥有众多场景的大企业,却对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心存担忧。
如何打消大企业的顾虑?在合肥,对首次应用重点行业新场景的大企业,给予百万元资金支持;组建真实场景实验室,帮助科创企业做长周期的测试验证。不仅如此,对符合条件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首试首用,万一出现风险,可以对大企业进行责任豁免。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科技成果转化难逐渐“破冰”。
这段时间,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黑科技”量子精密测量技术,通过清单对接,与合肥地铁顺利牵手。
智地感知(合肥)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陈铭:这些红点就是我们目前实时监测出来的报警定位。
合肥轨道交通集团科教中心科创处处长 戴融:通过它基本上无死角24小时都能看到了,巡检效率提升有50%左右。
供需精准对接,让新技术和新场景实现了“双向奔赴”,中小微科创企业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达成了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衔接。
安徽省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场景创新推进处副处长 高峥嵘:运作一年以来,我们累计促成的合作有1200余项,培养了一批科创型的企业。帮助我们合肥的产业链,更好地去延链、补链、强链。
不只开放场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安徽设立引导基金,截至6月末已经累计投资项目137个,投资金额近24亿元。2024年,安徽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近6000亿元,是2021年的2.7倍。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速度不断加快。
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副处长 刘沛沛:我们将完善中试孵化、对接交易、场景应用、金融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有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