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客户端7小时前
近日,广东游客卢女士称,孩子将儿童手表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慎遗忘在列车上。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12345热线求助。两名环卫工人花费4小时徒手在8吨垃圾中找到了手表。
环卫工4小时翻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显示的“找了”,从结果来看“找到了”,更多人应该为此“暖了”“赞了”,没承想,此事爆出后,引发公众的诸多不满,一些网友送出的则是“疑了”——
“一个电话手表,至于这样耗费人力吗?”“考虑过环卫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吗?”“要是人工耳蜗这种的还可以理解,一个儿童手表,没必要。”从公共资源的角度质疑“值不值”,从关心和体恤环卫工的角度质疑“该不该”,从劳动权益的角度质疑“奖不奖”,从城市管理的角度质疑“当不当”……这些都是讨论的点位,因为角度不一样,对于事情的看法自然也就不一样。其实,这也正常,正应了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找了,疑了!如果不找,又会怎样?
求助者的身份是游客,不找试一试?恐怕不仅游客不答应,好多网友也不会答应,不找就要导致旅游环境失分。如今各地都在不遗余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旅游环境建设成为“做大做强”的重要一笔,这个分显然失不得。谁失了分,谁就是阻碍文旅产业发展的“罪人”。
求助者拨打的是12345热线,不找试一试?提及“12345”我们很多人并不陌生,尤其对这句“12345,有事找政府”早已耳熟能详。如今人家求助12345热线,其实就是“有事找政府”,不找往小了说是不作为,往大了说就是公然损害政府形象。再者说,好多地方在12345热线运行中要求办理单位“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规定必须及时反馈办理情况,不找面临的后果不言而喻。更何况投诉者一旦对办理结果不满意,如果再次投诉的话给办理单位带来的被动也就更大。
有人说只是一块儿童手表,试想,不找能行吗?都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块儿童手表怎么啦?难道说几百元钱就不是钱?不找,会不会遭到“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漠视群众利益”等重重控诉?到那个时候,可能就不是一块儿童手表微不足道,而是一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忽视不得、非找不可的儿童手表了。
不找,能成吗?支撑“不成”的理由还多着咧,如果不找的话,关注者大可以从营商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等多个角度来检视“不找”,让“不找”难以下台。有难不帮、有求不应,这也有悖于普遍的价值认知。基于这些来判断,不找,导致的很可能是众口铄金“淹了”、群情激愤“骂了”,后果比找了“疑了”还要糟糕。现在看来,找了,疑了;不找,则可能淹了、骂了,找与不找都是两难。
面对公众求助,如何走出“找与不找”“帮与不帮”“助与不助”的两难境地,这正是“环卫工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这则新闻背后的价值所在,尽管网友各有各的关注点,但焦点锁定于“找与(帮、助)不找(帮、助)”的思考与争辩。什么情况下找(帮、助),什么情况下不找(帮、助),理由是什么,何以令人信服,换言之,什么情况下有求必应,什么情况下可以有求不应,直至让人坦然接受每一例“必应”与“不应”,这些是政务服务应该有的清醒,也是应该给出的答案。
政务服务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 “响应坐标系”,让 “必应” 有理有据,让 “不应” 坦荡释然。但愿再次见到“环卫工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我们递以的不是“堵心”,而是“暖心”。(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壹点号强眼热议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