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新闻客户端7小时前
炎炎夏日,爱心不辍!7月15日上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一场温暖的生命接力正在悄然进行。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转,承载着希望与善意的“生命种子”在特制储存袋中缓缓汇聚。王康——这位来自南京市栖霞区的爱心市民,正用自己的热血,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花季少年托起生的希望。
这场生命的缘分始于2021年9月。当时,王康所在单位组织前往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大家宣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由于父亲曾罹患白血病,王康对这类疾病有着特殊的关注和情感。怀着一份善意,他在献血的同时主动留取了8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5月,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让这份善意悄然绽放——王康与一位患血液病的少年初配成功了!面对工作人员的捐献意愿确认,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配型成功’对一个患者家庭意味着什么。”他说。
原来,多年前他曾尝试与患病的父亲进行造血干细胞配型,但最终未能成功,这成为他心中难以抹去的遗憾。在父亲治疗期间,社会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让他深切感受到“人间有情”的温度。如今,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实际行动传递这份温暖,他觉得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在捐献现场,他感慨地说:“救人一命,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比起患者承受的痛苦,我们健康人付出的一点爱心真的微不足道。捐献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却无能为力。”历经4个多小时,王康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光荣地成为江苏省第1648位、南京市第235位、栖霞区第三十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采集完成后,王康特意举起那袋珍贵的“生命种子”拍照留念。他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安全、科学且充满意义的,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超级英雄”。
通讯员 罗玉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盛媛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