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7小时前
暑假才过去半个月,儿童医院眼科门诊的小患者就排起了长队。10 岁的轩轩在视力检查中查出近视 150 度,而 3 个月前他的视力还是 5.0。眼科医生指出,暑假是儿童近视的 “爆发期”,门诊数据显示,每年假期孩子的近视发生率比学期中高出 3 倍,其中 5 个看似平常的行为,正在悄悄 “偷” 走孩子的视力。
行为一:无节制的电子屏幕时间
不少家长把平板电脑当作 “电子保姆”,孩子一天累计看屏幕时间超过 6 小时。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不仅影响睡眠,还会让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研究发现,连续使用电子设备 20 分钟,眼球晶状体的调节能力会下降 15%,而孩子的眼球尚未发育成熟,这种损伤更为持久。建议采用 “20-20-20” 法则:每看屏幕 20 分钟,望向 20 英尺(约 6 米)外的物体 20 秒。
行为二:昏暗环境下用眼
有些孩子喜欢躲在空调房的角落看书、画画,或是开着小夜灯玩玩具。昏暗环境会让瞳孔被迫放大,虹膜肌肉持续收缩,容易引发眼疲劳。更危险的是,当光线亮度突然变化(比如从暗处走到强光下),视网膜感光细胞会受到刺激,长期可能导致黄斑区损伤。眼科医生建议,儿童阅读时的环境亮度应保持在 300-500 勒克斯(相当于白天阴天时的自然光亮度),台灯需选择 4000K 左右的暖白光,且要同时打开房间主灯。
行为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拼图、乐高、手工制作等暑假热门活动,若连续进行超过 40 分钟,就会成为视力 “杀手”。当眼睛聚焦于 30 厘米内的物体时,睫状肌会强力收缩,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晶状体弹性下降,形成假性近视。家长应设置 “用眼闹钟”,每 30 分钟强制孩子起身活动,最好到户外远眺 5 分钟,让眼睛处于放松状态。
行为四:缺乏户外活动
暑假天气炎热,很多孩子整日待在室内,这恰恰错过了预防近视的最佳时机。自然光中的全光谱光线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有效抑制眼轴增长 —— 眼轴每增长 1 毫米,近视度数就会增加 300 度左右。数据显示,每天户外活动 2 小时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比室内活动者低 60%。即使在高温天气,也可选择清晨或傍晚带孩子到树荫下散步、玩球类游戏,让眼睛接受自然光的 “滋养”。
行为五:饮食不均衡影响视力
过量食用甜食是视力的隐形威胁:糖分代谢会消耗体内大量维生素 B1 和钙元素,导致眼球壁弹性下降,加重近视发展。反之,缺乏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饮食,会让视网膜黄斑区失去保护屏障,容易受到蓝光损伤。暑假期间,应保证孩子每天摄入 1 个鸡蛋、100 克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和 20 克坚果,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为眼睛提供 “防护盾”。
当孩子出现频繁眯眼、歪头看物、揉眼睛次数增多等信号时,需在 3 天内到医院检查视力。暑假前的视力储备一旦被消耗,往往难以逆转。眼科医生强调,近视防控的关键不在于 “治疗”,而在于 “阻断”—— 及时纠正这些伤眼行为,才能让孩子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守护好清晰的世界。#创作挑战赛九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