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10小时前
#翻垃圾找手表为何网友不买账##创作挑战赛九期##顶端2025夏日创作季#
近日,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人耗时4小时、翻找8吨垃圾为游客找回儿童手表的事件引发广泛争议。尽管官方将其包装为“暖心故事”,但舆论普遍质疑其合理性。
公共服务的"温度",不该是"不计成本的自我感动"
这场风波的本质,是公众对"表演式善意"的集体觉醒。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为了暖心而暖心"的案例:为了拍"民警送迷路老人回家"的照片,特意让老人在寒风里等两小时;为了宣传"社区关怀",强行给困难家庭送不实用的慰问品。这些事件的共性是:只追求"画面感",不解决"真问题"。
而公众真正需要的"温度",是公共服务回归"解决问题"的本质。比如,针对游客丢东西的问题,完善景区监控覆盖、设置失物招领处、培训工作人员使用定位工具,远比让环卫工翻垃圾更有意义;针对环卫工的权益,提高工资待遇、配备防护装备、建立高温补贴机制,远比宣传"拒收红包"更能体现尊重。
善意本身没有错,但当善意需要以消耗公共资源、牺牲劳动者权益为代价时,它就变了味。真正的城市温度,不在"翻8吨垃圾找表"的苦情戏里,而在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权益被认真对待的细节中——毕竟,一个能让环卫工有尊严工作的城市,才配得上"温暖"二字。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