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10小时前
“用过的人都知道,腺体肿胀消了、堵塞通了,排尿像20岁小伙子一样,为什么我们这么敢说呢?”女主播拿起手边的一沓文件:“我们有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斑的淡斑,没斑的美白,我们家是官方旗舰店,厂家到您家直线距离,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认证保证验证都有……”
近日,央广网记者在电商平台发现了一系列挂着“修正”“葵花”等老牌药企品牌名称的直播间,售卖的产品从美白淡斑精华、修护贴、凝胶到维生素、无蔗糖蛋白粉,五花八门。许多主播都称直播间售卖的产品有药监局备案、医疗器械注册证,检验报告,也有不少主播称,直播间是“官方店”。
这么多直播间,哪家才是真的?而这些所谓有备案、注册证的产品,是否真的有效?
打着老牌药企旗号开直播:夸大效果 虚假宣传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给我们颁发的特证,产品类别祛斑美白类,批准文号国妆特字,右下角是有红章加盖的,我们家有斑一定祛斑,没斑一定美白。”央广网记者在一个名为“修正corr护肤旗舰店”的直播间看到,主播正在售卖一款修正凝肌透白淡斑霜,称能够达到美白淡斑效果,并在直播间展示出国家药监局盖章的批文。
然而,央广网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搜索时发现,该产品备注栏说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未组织对本产品所称功效进行审核,本注册证不作为对产品所称功效的认可。”
“医学上很少有绝对的东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陆霜梅表示。“这款产品的成分里确实含有一些有美白功效的成分,在合理使用下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美白和淡化色斑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其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成分类型、浓度、配方稳定性、使用方法以及个体皮肤差异等。”
在另一个名为小葵花营养膳食旗舰店的电商直播间里,售卖一款名为小葵花第三代鸡内金山楂茯苓山药五色软糖的产品。直播间背景板上还有宣传语:“不做小饭渣,只做光盘侠。”
主播称:“这个产品是特殊膳食。”“葵花药业,上市公司,官方直播间旗舰店……”“直播间软糖只要满1岁的孩子都是可以吃的!”“该有的我们都有,不该有的白砂糖、蔗糖我们都没有……”“目前买过的家长还没有人说过小朋友不爱吃。”“一瓶里面三十颗,一天吃四颗。五瓶是一个周期,一岁半的宝宝可以吃。”主播同时还着重强调其中的“鸡内金”成分。
央广网记者在直播间花39.9元下单该产品后发现,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明“凝胶糖果”字样,标注的执行标准为GB17399,经查询,这是我国2016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糖果》。并非主播所说的“特殊膳食”。该产品的配料表中显示,排名前两位的成分为麦芽糖醇液、麦芽糖醇。当央广网记者向该店客服索要产品检测报告时,客服回答:“这些属于内部文件资料,无法提供给您查阅。”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特殊膳食”是指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这类食品的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表示,在我国,只有包装上有“保健食品”许可标签(俗称“蓝帽子”)的,才能算是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可以称有某方面的功效。“例如直播间中的凝胶糖果,如果没有OTC或者‘蓝帽子’,功效不管描述得如何好,本质上它还是‘普通食品’,只是添加了功效成分而已。”
“在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监管部门对功能性产品的宣传管控难度增大,很多直播间的主播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特膳食品的认知误区进行虚假宣传。”朱丹蓬提到。
央广网记者随后拨打了葵花药业集团的客服电话核实,客服表示,该电商平台的“小葵花营养膳食旗舰店”的确为集团授权店铺。记者查询发现,该直播间的注册公司为“黑龙江臻心臻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而该产品的生产商为湖北康恩萃药业有限公司。
贴牌模式:不违法的“双刃剑”
在众多直播间中,售卖的产品贴着“老牌药企”的标,生产厂家却不是该药企,直播间的注册公司又另有其人。那么,这些所谓的“旗舰店”“专卖店”是否已经拿到品牌授权?这些产品又从何而来?
“贴牌业务在医药行业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药品研发和营销方式,是通过药品发行人将商标授权给生产方使用或者药品发行人委托生产方生产等方式,双方之间构成委托合同关系或者承揽合同关系,这一业务模式并不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山东周智律师事务所厉少雷律师解释道。
事实上,老牌药企做贴牌生意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年前,曾有媒体报道过修正药业、南京同仁堂等药企“万物皆可贴牌”的现象。从“药字号”“健字号”到“妆字号”“特字号”再到“消字号”“食字号”,涉猎甚广。贴牌的商业模式,可以减少品牌商的成本投入,提高品牌的附加值,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贴牌模式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贡献营收的同时,也为品牌带来了各种负面问题,导致产品质量、口碑良莠不齐,甚至涉嫌虚假宣传。
在黑猫投诉平台,消费者对“药企贴牌”现象投诉的理由,往往与货不对板、虚假宣传有关。冲着大品牌买产品,到手的却是另一家公司生产的。直播间、宣传页中的卖点,使用之后却发现并没有承诺的效果。
一位自称可以提供贴牌、生产、包装一条龙服务的大健康产品代工厂销售人员向央广网记者表示,目前,电商平台对品牌授权的店铺、产品的资质审查标准不一,有些严格,而有的相对宽松。“你在电商平台上看到的名字为‘XX旗舰店’‘XX专卖店’等店铺,售卖XX牌的产品,往往是店铺经营企业和售卖的产品都拿到品牌授权的,但也有一些店铺没有拿到授权,但店里卖的产品拿到了授权的情况。”
产品有问题 找谁维权?
“品牌方基本不会监管你们怎么卖货。”央广网记者联系到湖北康恩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上述小葵花第三代鸡内金山楂茯苓山药五色软糖的委托商。销售人员表示,一般来说,葵花药业只对产品生产厂家和包装设计进行监管。“在直播间怎样卖货是直播平台来监管,品牌方不会多管。”
品牌、代工厂、直播间……在众多主体之间,如果购买的产品出了问题,应该找谁维权?
“贴牌行为本身属于使用商标的行为,未取得授权可能构成民事侵权或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使用假冒商标的商品罪。”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伟向央广网记者表示。
“就算网店和其中售卖的产品取得了品牌授权,但店家在直播过程中出现虚假宣传行为,品牌方也需要负相应责任。”厉少雷补充。
厉少雷提示,如果发现购买的产品存在经营者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的现象,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食药监部门投诉:“另外,还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若经营者通过虚假宣传诱导购买,构成欺诈,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还货款,并主张三倍赔偿,若保健品属于食品且存在安全问题(如无合格证明、标签虚假),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张十倍价款或三倍损失的赔偿。若因服用不合格保健品导致健康损害,可主张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实际损失,并额外要求所受损失两倍以下惩罚性赔偿。”
律师提示:电商平台购物 认准官方店
徐伟表示,一般来说,电商平台直播间售卖的商品质量问题追责主体有三个:第一是直播间运营者,第二是品牌方,第三是电商平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直播间运营者如果直接销售商品,需要承担经营者责任。品牌方如果授权贴牌却没有履行质量监督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或商标面临被撤销风险。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法释〔2022〕8号》,如果售卖的产品出现问题,平台无法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真实信息的,平台需先行赔偿。”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辨别店铺是否为品牌官方店。”徐伟提醒。
官方认证标识:电商官方旗舰店通常带有“品牌官方旗舰店”等标识。
商家信息核查:进入店铺主页,查看资质证明是否明确标注品牌授权信息,或通过品牌官网或者客服核实。
粉丝量与评价:官方店通常粉丝量较高,且用户评价较为真实。
价格与促销:若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或促销活动异常频繁,需警惕非正规店铺。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