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2小时前
民政部今天发布《殡仪接待服务规范》等十项新制定、修订的殡葬服务行业标准,对殡仪接待、骨灰寄存、公墓安葬、骨灰海葬、公墓祭扫、网络祭祀等殡葬服务进行了规范。
今天公布的十项殡葬服务标准要求,遗体接运、存放、告别、火化、安放(葬)等各环节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商品价格应当公开公示,不得以任何名义强制提供高价服务或附加项目,签订服务协议前需逐项说明项目收费,避免诱导消费。
建立遗体和骨灰追溯体系
为了保障遗体和骨灰安全,《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要求殡葬服务机构建立遗体和骨灰追溯体系,遗体和骨灰流转各环节应及时核实、上传追溯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和完整,从遗体接收至骨灰安放(葬)的全过程都能够实现有效追溯和追踪,另外对采集的关键追溯信息要进行整理、备份和归档,并满足监管部门、殡葬服务机构、治丧群众等不同主体的查询需求。
规范各类祭扫服务 倡导文明新风
在今天公布的十项标准中,《公墓祭扫服务规范》《网络祭祀要求》《骨灰海葬服务规范》等三项标准对各类祭扫服务进行了规范,要求提升绿色殡葬水平, 倡导文明新风。
《公墓祭扫服务规范》推行绿色文明祭扫理念,要求按移风易俗要求配备环保祭扫用品,并对代客祭扫服务、集体共祭服务等进行了规范,要求代客祭扫服务项目要符合公序良俗,并按约定把祭扫过程中的图、文、音频、视频等记录反馈至委托人。
《骨灰海葬服务规范》提出,骨灰海葬需要征得民政、生态环境、海事等部门备案许可,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撒放骨灰。骨灰专用器皿应满足环保和可降解的要求,严禁在海葬船舶上烧纸、上香和放鞭炮等,对包装纸、花篮等不入海的海葬祭祀用品要及时回收。鼓励建设公益性生态文化墓园、海葬纪念墙等纪念设施供参与海葬的逝者家属寄托哀思。
《网络祭祀要求》提出,网络祭扫平台应具备用户和被祭祀人实名身份认证及审核管理功能,并尊重逝者名誉和隐私。平台服务功能不应设置游戏、购物等过于娱乐化或商业化的功能。用户在平台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应展现庄严肃穆、文明健康的信息。不能利用网络祭祀进行恶搞、抹黑或攻击他人,不得传播歪曲历史、诋毁英烈、低俗庸俗或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
来源丨央视新闻(记者 李玉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柴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