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客户端10小时前
导语:
可降解封堵器,一枚硬币大小的植入器械,却凝聚着中国医疗科技十余年的创新突破。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的授奖决定,心泰医疗旗下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所拥有的专利“一种降解速率可控的可降解封堵器的制备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作为专利领域的最高奖项,这既是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权威认可,也是对我国医疗产业再造一张未来出海“金名片”的肯定。
据记者了解,可降解封堵器这项被誉为"介入治疗革命性突破"的创新成果,不仅填补了可降解材料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空白,更让中国在心血管介入器械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而作为该产品的研发公司,心泰医疗拥有已注册知识产权246项,2009年,其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系列封堵器及相关器械研制与临床应用”项目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可谓在该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
生物可降解的"中国方案"
传统金属封堵器在完成心脏缺损封堵使命后,将永久存留于患者体内,可能引发发育限制、炎症反应等风险,并为患者带来心理负担。而心泰医疗研发团队历时数年时间攻关,创造性地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研发出可随时间推移完全降解的封堵器。该产品与体内修复周期相匹配,在内皮稳定后逐步降解,一年左右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所代谢,真正实现"介入无痕"。
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4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玥玥成为这一技术的受益者。主刀医生李奋主任介绍:"新型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出现,为先心病治疗开创了新道路。新型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和传统的金属封堵器在封堵原理上相同,但是在植入的材料上却发生了革命的创新,区别于传统金属材料,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植入体内后基本可实现完全降解,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逊于传统金属封堵器。”
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科技跨越
据了解,上述患者采用的这款被命名为"MemoSorb"的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凝聚着数十项发明专利的创新突破。首先在材料选择上,其所使用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生物相容性更好,明显减轻了炎症反应,促进了内皮化;其次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采用先进的盘面内凹扣合设计,利于细胞沉积与组织填充,可以促进内皮生长和结缔组织填充;最后其采用的专利成型锁定设计,可以确保其有效加持,锁定后拉脱力明显优于金属封堵器。业内人士表示,"这款产品不不仅是在改良现有技术,更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据企业研发人员介绍,目前该公司旗下MemoSorb系列封堵器已获批三款产品,分别适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已为近万名患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未来,该公司将进一步把可降解技术应用到植介入产品中,造福更多的患者。
中国智造领跑全球赛道
胡盛寿院士曾在该产品发布会上表示,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乐普心泰医疗联合攻关、历时9年完成的“First in class”级别的原创性创新,突破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瓶颈,是依托中国原创技术进行器械创新的典型范例。该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成功及获准上市标志着先心病封堵器械正式进入可降解时代,开启了先心病治疗领域“介入无植入”的新征程,是全球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医学科学院王健伟副校长指出:可降解封堵器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是医工交叉、产学研深度结合的代表性成果,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十三五计划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其上市为先心病患儿带来了福音,为先心病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可行的基础手段和产品,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医疗创新水平。
结尾:
从永久存留到自然代谢,从跟随创新到制定标准,中国企业心泰医疗用十年磨剑的坚持,在心血管介入领域树起"中国创造"的标杆。当可降解技术遇上中国智造,这场关于生命健康的科技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人类与医疗植入物的相处方式。而在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浪潮中,更多民族企业也将以硬核科技实力,书写着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时代答卷。
壹点号科智网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