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融媒客户端7小时前
7月17日,以“数智焕新——新时代全球汽车质量管理”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国内外的汽车行业质量技术专家、领军车企高管汇聚一堂,就数智时代背景下汽车质量安全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与新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大会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承办,云集了海内外近600名代表前来参会。
大会期间,各界与会代表走进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在这里,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正在推动汽车产业进入全新的创新领域,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生产一线到后台管理,从供应链优化到质量管控,AI技术已经在华晨宝马得到了全面应用,为“新世代”国产做好准备。
从携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供应商伙伴推进BMW第六代动力电池大规模量产,到同阿里巴巴让AI大语言模型“上车”,再到官宣与Momenta合作以“中国道路”为舞台打造安全可信且切实可落地的智能驾驶体验,当下宝马正以强劲态势全面迈向“新世代”。在这些进程的背后,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用AI定义未来高质量智造新标准,为“新世代”的量产奠定了扎实的质量根基。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在大会中强调:“质量没有妥协的余地——往昔如是,今朝未改,未来恪守。宝马即将面世的‘新世代’车型正是对于质量承诺的体现。它不仅是产品的革新,更是颠覆性跨越。我们以极致的匠心确保每个部件、每套系统、每段体验都达到最高标准。”
“作为宝马集团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生产基地遵循严苛验证的全球品质标准,我们致力于成为豪华汽车制造商的标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及生产高级副总裁孟钧澜如是说。
沈阳研发中心复合型EMC实验室
AI技术赋能360度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技术的驱动。宝马已采用AI技术赋能在华360度全链业务流程,从生产一线到后台管理,从供应链优化到质量管控,助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沈阳生产基地约有200个AI应用协同工作,从各类质量流程到预见性维护,从优化库存物流到贯穿技术流程,全方位优化生产流程。例如,AI仿真技术赋能研发,快速优化设计、提升安全性,动力电池热能管理及车辆型面设计模拟。再如:冲压车间行业首创的自研AI智能质检系统以及涂装车间的AI视觉检测系统,检测准确率可逐步趋近于100%。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致辞
责任为先的质量管理迈向“新世代”
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宝马的核心经营理念。即将面世的“新世代”车型集创新大成于一身,也对宝马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宝马高质量的管理体系,将“零缺陷、零延误、零浪费”的“零”理念贯穿了全价值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赋能“新世代”的卓越品质。
安全始终是宝马第一要求。在快速推进创新的同时,宝马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每一项新技术都提供可靠、安全的出行保障。宝马沈阳研发中心装备的近三十部实验台架,用于第六代动力总成相关测试与验证。全新复合型EMC(电磁兼容)实验室是业界首个兼具智能网联和电磁兼容测试能力的复合型实验室,为“新世代”车型远超行业标准的EMC测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宝马携手Momenta共研中国专属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设计上融入宝马20余年来在驾驶辅助领域的技术积淀,把驾驶风险降至最低,让用户真正体验到“放心敢用”的智能驾驶辅助。
作为一家扎根中国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坚信创新与合作是开启汽车产业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关键。以“新世代”为契机,宝马与中国伙伴的合作迈入“战略协同2.0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宝马正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供应商伙伴共同推进第六代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量产,为2026年“中国智造,全球标准”的“新世代”车型在沈阳下线做好准备。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及生产高级副总裁孟钧澜致辞
以“人”为中心全面质量文化服务客户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质量第一”理念已经贯穿公司各层级,每一名员工都深知高质量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质量意识逐渐发展成为公司的质量文化。同时,宝马以先进的技术赋能所有员工,并持续鼓励在产品、生产、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工作环境领域的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华晨宝马专利总数已达469项。
在当下的豪华汽车市场,质量由客户定义,也是赢得客户满意度的决定因素。质量是对客户最重要的承诺,是决定一个企业当下和未来在全球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数字化的服务手段,宝马可以更精确地分析出客户的需求,进而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宝马认为,“公平在,赛场兴”。汽车制造商应坚持长期主义,加强自律,维护产业的共同利益。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汽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郑元辉表示:“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应该以安全为前提。宝马坚守安全和责任底线,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只有全行业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审核/朱晓琳
主编/陶然然
编辑/若夕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