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07-17 20:52
当同龄人沉浸在暑期欢乐中,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四肢畸形矫正专科却迎来一群特殊的小患者——18岁女孩玲玲终于挺直了先天屈曲的手指,11岁男孩小志告别了骨肉相连的并指,9岁的小泽重新获得了灵活的肘关节。
短短十余天,20多名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四肢畸形患儿在此开启“变形之旅”。临床专家强调,手足畸形矫正存在明确的黄金窗口期,及时干预不仅能重塑肢体功能,更能抹去“显眼包”带来的心理伤痕。
1至3岁宜手术
手足畸形干预存在最佳时段
伴随暑假开启,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已接诊20余名集中前来矫形的患儿。周洋主任团队观察发现,这些孩子年龄跨度极大,最小仅10个月,最大已是大学生,其中先天性手足畸形占比突出,尤以多指、并指最为普遍。值得关注的是,临床实践证实这类畸形的矫正时机对疗效具有决定性影响。
针对先天性畸形,周洋主任明确指出黄金手术期在 1至3岁。具体实施需综合评估畸形的复杂程度及儿童生长发育状况,部分简单手术甚至可在婴儿6个月大时安全开展。而后天因素导致的肢体畸形,诸如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则 需遵循“越早处理越好” 的原则。这种基于大量临床经验的时间窗设定,为患儿争取了最佳的形态与功能恢复条件。
更利于生长恢复和心理健康
早矫正的多重临床意义
把握黄金期实施矫形手术,其价值远不仅仅是外观改善。周洋主任分析指出,早期干预能有效阻断畸形的进行性发展,为骨骼、关节争取宝贵的正常发育空间,从而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此外,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术后配合科学康复锻炼,手术瘢痕能够随年龄增长逐渐软化,显著优于成年后手术的痕迹。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心理层面的“减负”。临床实践反复印证,及时矫正能有效“抹掉”孩子对异常肢体的深刻记忆。周洋主任解释,尽早消除显著的外观异常,可大幅降低患儿因与众不同而产生的自卑、焦虑等心理创伤,避免这些负面情绪伴随成长,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格健康发展。
临床专家特别提醒家长,手足形态不仅关乎孩子的身心状态,长远来看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选择路径。对处于黄金治疗期的患儿而言,及时、专业的矫形干预是一次改写肢体命运、重塑人生轨迹的重要机遇。
采写 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李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