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人这一生,最怕不是病来如山倒,而是它悄无声息地埋伏在你身体的角落,直到某一天,像一根断裂的琴弦,啪地一下,把命运拉崩。
那天,是深秋。医院的空气冷得像冰箱,走廊上回荡着机器的滴滴声。
那一幕,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一个怀孕七个多月的年轻母亲,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她的心跳像棉絮一样软塌塌的,心脏,几乎已经失去了弹性,松垮得像个破口袋。
这是围产期心肌病,一种连很多医生都不常遇见的隐秘杀手。
它专挑那些最让人心疼的女人下手——怀孕的母亲。
她们为生命而搏,却不知,自己的心脏,正在悄然崩塌。
母亲不是神,但她愿为孩子赌上一切
这位母亲,29岁,身体看起来并不虚弱,孕期也没什么异常。
可就在进入妊娠晚期的一个清晨,她突然感到喘不上气,胸闷得像被石头压住。
她强撑着不肯来医院,直到整个人都发紫了,才被家人强行送来。
当时她的心脏射血分数已经降到了30%以下,正常人应该在55%以上。简而言之,她的心脏已经快打不动了。
这种病,凶险得像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没有外伤,没有明显的征兆,许多时候,连病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居然得了心脏病”。
可事实就是这样,它只在孕晚期或产后数月内发作,毫无预警地袭来。
很多人以为,生孩子是女人的事,是自然的事,不用大惊小怪。
但从医学角度来看,怀孕对心脏的负担,是加倍再加倍。
怀孕后,身体的血容量要增加30%到50%,意味着心脏每天要多打出几升血液,就像让一个人每天多背几十斤米袋子跑步,还不能停。
“破口袋”的背后,是无声的牺牲
有些人天生心脏条件就差,再加上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或者多胎妊娠,就很容易引发围产期心肌病。
这种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既不像心梗那样剧烈,也不像心率失常那样显眼,它就是悄悄地让你的心脏“泄了气”,一点点变软,直到撑不起来。
更悲哀的是,很多母亲在出现症状时还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了。
她们说:“我只是太累了。”她们说:“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不能耽误。”
她们说:“等我养好了孩子再说。”可心脏病不会等,它从不讲情面。
这位母亲,在被推进ICU时,只说了一句话:“医生,孩子还好吗?”她几乎喘不出气来,但还是想着肚子里的孩子。
她知道自己可能挺不过去,但她没提她自己一句。母亲的坚强,有时候是沉默的血书。
不是每一颗心脏都能扛得住怀孕
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多子多福”根深蒂固,甚至还有“女人生孩子是本分”的说法。
但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不是每一颗心脏都能扛得住怀孕。
更不是每个女人都适合自然分娩或顺其自然地“生几个”。
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作,死亡率却不容低估。
根据《中华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围产期心肌病的致死率可达10%—30%,并且容易复发,甚至在下一次怀孕时更加凶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2019年,武汉一位32岁的产妇在产后半个月因心力衰竭离世,被确诊为围产期心肌病。
她的孩子出生时健康,家人喜极而泣,可没想到,母亲却在夜里静静地走了。她没有留下遗言,也再没有机会看孩子一眼。
这就是现实。医学不能撒谎,身体也不会原谅你的忽视。
心脏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很多人以为心脏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尤其是女性不会得。
但事实是,女性的心血管系统也脆弱得很。
尤其是在妊娠、分娩、哺乳阶段,各种激素水平大幅变化,血压波动剧烈,心脏承受着从未有过的负担。
心力衰竭、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这些都可能是围产期心脏病的先兆。
而这些表现,往往和“正常妊娠反应”混淆在一起,导致误判、延误。
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尤其是准备二胎、三胎的群体,一定要提前进行心脏功能评估。
不要轻信“年轻就是资本”,也不要迷信“以前生得顺,这次也没问题”。
一颗心脏,一辈子只有一颗。它扛得住第一次,不代表经得起第二次。
怎样守住这颗跳动的“母亲心”?
防范围产期心肌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管理。
孕前的体检不只是走过场,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的女性,更要做全面检查。
孕期出现持续的疲惫感、心悸、胸闷等异常症状时,不要硬撑。及时就医,做心脏彩超、心电图,哪怕只是虚惊一场,也比误判来得强。
饮食上要平衡营养,避免高脂高盐,多摄入含钾、镁和维生素B群的食物,这些对心肌有保护作用。适度运动,保持体重,不吸烟,不饮酒,都是最基本的保障。
而对于已经经历过围产期心肌病的女性,下一次怀孕必须极为谨慎,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明确建议终止妊娠。
因为再一次怀孕,就是再一次心脏的极限挑战。
写在最后:母亲的心,不能只为别人跳动
在医院,我们见得太多。为了孩子,女人可以不顾疼痛,不顾生死,不顾自己。
可我们也想告诉所有人:母亲的心,也需要被保护。
不是只有等出事了,才算生病。不是只有倒下了,才值得重视。
每一位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都应该学会爱自己,照顾自己,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
母亲不是神,她们也有疲惫,也会生病,也会脆弱。
可她们往往连一句“我痛”都说不出口。我们不能再让她们孤身作战。
母亲的伟大,不该成为她们受苦的理由。
参考文献:
[1]杨柳,郭永红,赵晶晶,等.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8):705-710.
[2]吴晓丽,梁宏宇,刘建红.妊娠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现状与挑战[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3,26(1):1-5.
[3]任丽,李文,刘芳.妊娠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理策略[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4,25(3):158-162.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免责声明.mp30:18
来自垚垚分享健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