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客户端12小时前
青砖黛瓦间藏着千年故事,飞檐翘角里凝结匠心智慧。7月18日,袋小果助农实践团走进青州古城,在青石板路上品读历史,于古建群落中感悟文化,开启了一场兼具学习与实践意义的探访之旅。成员们通过触摸历史肌理、感受建筑美学,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寻找新的切入点。
清晨的青州古城,薄雾还未散尽,实践团成员已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南大门。门楣上“青州古城”四个斑驳的大字,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九州之一的沧桑过往。
古城核心街巷偶园街,两侧老铺幌子轻摇,“百年药铺”“老字号糕点”等木牌透着岁月痕迹。深处的清代偶园,太湖石假山形态各异,“福、寿、康、宁”奇石各有典故,池塘边石榴硕果与亭台倒影相映成趣,尽显自然与生活的交融。
青州古城建筑是南北文化交融的活化石,这成为实践团观察重点。当地李师傅介绍,北方商户偏爱“硬山顶”房屋,屋脊吻兽取单数显庄重;南方迁来人家则爱在窗棂雕莲花,带水乡灵秀。
古城深处的特产展销区,给实践团带来具体启发。货架上,青州银瓜包装盒印着古城墙,山楂制品袋绘有偶园假山。实践团负责人称,这类包装文化味浓,售卖的不仅是食品,更是一份念想。据工作人员介绍,带文化元素的农产品销量比普通包装高三成,不少游客专门为“古城文创包装”而来。
在古城墙下的休息区,成员们围着笔记本热烈讨论。“可以把古建纹样做成农产品贴纸”“邀请非遗传承人拍短视频,讲讲农产品背后的故事”“设计‘古城研学+采摘’路线,让游客边逛边买”……一个个想法在交流中成形。
夕阳西下,古城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实践团成员们在南大门合影留念。青灰色的城墙见证了千年变迁,也映照着青年学子的思考与担当。“这次古城之行,让我们明白助农不只是递梯子,更要铺路子——用文化给农产品搭座桥,让它们从田间地头走进更多人的心里。”实践团负责人说。带着满满的收获,成员们踏上归途,心中已勾勒出文化助农的新蓝图。
壹点号 循“蒙”而行社会实践团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