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九期#
2025.7.20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从今天开始就进入了“三伏”天。有句民谚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之所以“三伏”是夏天最热的天,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持续吸收热量,夜间热量难以完全散失,导致日最高气温逐日升高。
据了解,“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易食欲不振、出汗过多,导致B族维生素及钾钠流失。饺子皮薄馅丰,荤素搭配,能刺激食欲,且面皮提供碳水化合物,馅料(如蔬菜、肉类)补充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中医认为伏天阳气外浮,需养护脾胃。饺子经水煮后趁热食用,搭配热汤(原汤化原食),可发汗驱散体内湿气,符合“冬病夏治”的养生逻辑。另外,饺子形似古代元宝,“伏”与“福”谐音,头伏吃饺子寓意“元宝藏福”,祈求夏季平安、财源广进。全家围坐包饺子、共享美食,象征团圆和睦,强化亲情纽带,尤其在农闲伏日更显珍贵。
每年的夏至之后,蝉鸣声愈发稠密,仿佛天地之间都被这热烈的声浪填满。阳光炽白如火,晒得人皮肤发烫,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焦躁的热气。此时,“三伏”天悄然而至,像一位不请自来的老友,带着炽热与汗意,闯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记得小时候,每到入伏的这一天,娘总会说:“入伏吃饺子,不流汗。”这句话,如同夏日里的一缕凉风,吹进了我童年的记忆深处。那时的我并不懂得其中的深意,只觉得饺子香,娘做的饺子更香。
每年入伏的当天,娘总是早早地忙碌起来。天还没亮,娘就已起床,去集市买回新鲜的猪肉和韭菜。韭菜要嫩,猪肉要肥瘦相间,这是娘做饺子的讲究。她说:“饺子好不好吃,全靠馅儿调得巧。”回到家,她便开始洗菜、剁肉、调馅儿,动作麻利而熟练,仿佛这一切早已刻进了她的生活节奏里。
小时候,我最爱看娘包饺子了。因为我们姊妹五个中我是老大,一到这时候,弟弟妹妹都跑出去玩了,我总是喜欢看娘做饭。娘总是坐在灶屋里的矮凳上,面前摆着一个大盆,盆里是调好的馅儿。面团已经揉好,被她搓成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剂子,用手一按,就成了圆圆的小饼。然后她拿起擀面杖,手腕一转,面皮便飞快地旋转开来,薄厚均匀,边缘圆润,像是娘亲手画出的一轮轮小月亮。
“来,帮娘包饺子。”她一边包,一边招呼我。我学着她的样子,笨拙地捏着面皮,把馅儿放进去,可总是捏不紧,馅儿从两边漏出来。娘便笑着接过我包的“残次品”,重新捏好,再放进锅里。那时候的我,虽然包得不好,但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仿佛这一锅饺子,也有我一份功劳。
饺子下锅的时候,灶屋里便弥漫起一股浓郁的香气。水汽升腾,锅盖在沸水中轻轻跳动,像一首欢快的歌。娘用长勺子轻轻搅动,防止饺子粘锅。不一会儿,饺子便浮了上来,白生生的,一个个胖嘟嘟的,像一群在水中嬉戏的小白鹅。
“好了,可以吃了!”娘掀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立刻在口中四溢,韭菜的清香混合着猪肉的醇厚,让人回味无穷。那一瞬间,仿佛整个夏天的炎热都被这口饺子驱散了,只剩下满口的满足与幸福。
那时的我们,不懂得什么是养生,也不明白为什么入伏要吃饺子。只是听娘说:“吃饺子能补身子,夏天不容易中暑。”于是我们便信了,年复一年地在入伏这一天,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感受着家的温暖。
长大后,离开家乡,去了部队上工作,生活节奏变得飞快。入伏的那天,我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喝一杯茶水,或者去饭堂吃一碗面条子,早已忘记了小时候那顿热气腾腾的饺子。直到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第二年,娘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吃饺子。我一愣,才想起那天正是入伏的日子。
“你小时候最爱吃娘包的饺子,现在都不记得了?”娘的声音有些失落。我顿时感到一阵愧疚,连忙回答:“记得记得,只是工作太忙,没时间做。”娘笑着说:“那你去买点饺子吃,别忘了入伏吃饺子的习俗。”
挂了电话,我走出办公室,走进一家饺子馆,点了一盘猪肉韭菜馅的饺子。咬了一口,味道还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种熟悉的香气,那种家的味道,似乎再也找不回来了。
后来,我学会了自己包饺子。虽然手法不如娘娴熟,但也能勉强捏出一个完整的饺子。每当入伏的那天,我都会买来新鲜的韭菜和猪肉,亲手与爱人一起包一顿饺子。厨房里,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娘坐在那里,一边包饺子,一边笑着对我说:“来,帮娘包饺子。”
窗外的蝉鸣依旧喧嚣,暑气蒸腾,但我心里却多了一份宁静。那一锅热腾腾的饺子,不仅是一顿饭,更是对娘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对家的依恋。
如今,我依然在城市里奔波,生活节奏依旧紧张。但每年入伏的那一天,我都会停下脚步,打电话问候一下娘,让她记得吃饺子,不是为了驱暑,也不是为了养生,而是为了纪念那段温暖的时光,那段娘为我们包饺子的岁月。
入伏吃饺子,不仅仅是一个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延续。它承载着我们对家的记忆,对亲人的思念,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那一口饺子,吃下去的不只是美味,更是一段深深的乡愁。
岁月流转,四季更替,但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为夏日里最温柔的一道风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