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近日,云南野生菌迎来了高产期,各种吃菌餐馆的生意也火爆了起来。记者发现,多数商家会建议顾客不要打包外带“见手青”一类的菜品。甚至,有的商家拿出了一份免责协议。这份协议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商家不建议打包“见手青”?来看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的报道。
鲜菌餐饮商户:最近差不多每天都是100多桌,中午和晚上加起来有100来桌。
鲜菌餐饮商户:外地来的朋友来都是对野生菌充满好奇,一般都是炒个见手青,吃个火锅套餐,包含了很多菌子在里面。
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周边的几家餐馆内,坐满了前来品尝鲜菌的市民和游客。有些消费者吃得不过瘾,还想打包一份带走。但是遇到这种情况,商家都会明确建议不要外带。
鲜菌餐饮商户:鸡枞类还有干巴菌和松茸,还有青头菌之类的都是可以安全带走的,但像见手青这个菌子是不建议带走的。
鲜菌餐饮商户:我们都不建议外带,因为你外带回去加工不当,拿去微波炉里面加热食用,会出现身体不适,导致不良反应。所以我们餐厅要求不可以外带,这样外带是有风险的。
为了劝说食客不要打包外带见手青这类菌子,有商家甚至推出了免责声明,消费者如果要外带,需要签订一份免责协议。记者看到,这份免责协议书一共有三个条款,强调:消费者自愿从餐厅打包带走野生菌;野生菌离店后,因储存、加工、食用不当等任何原因引发的一切后果,均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协议从消费者取走野生菌起生效。商家向记者解释说,餐厅准备这份协议的目的,就是不建议消费者打包外带野生菌。
经营者应对消费者尽到合理告知义务
那么,商家为何要多次提醒消费者不要打包外带“见手青”?这份打包“见手青”的免责协议,又是否有效呢?记者也咨询了法律专业人士。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同时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无效。律师强调,签署野生菌外带免责协议不当然有效,需明确经营者是否尽到了食品安全责任,并对消费者尽到了合理的告知义务。
律师 杨烨:保证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是经营者本身就应尽到的责任,以书面形式试图免除经营者自身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或免除经营食品安全,导致损害赔偿的条款、协议均是无效的。但如果经营者尽到了食品安全责任,如菌类彻底煮熟、留样检测合格,已通过书面、口头形式告知食用方法及储存要求,协议内容未排除经营者基本义务,仅针对离店后风险进行分配,协议条款目的并非试图免除经营者自身的责任,那么从公平原则的角度出发,免责协议也可能是有效的。
生吃或未煮熟“见手青”会导致中毒
专家介绍,“见手青”为牛肝菌科的一种真菌,正式名为红网牛肝菌。见手青菌管长而细,被切开后,菌肉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成蓝绿色,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紧实而备受欢迎。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吃或未煮熟食用“见手青”,会导致中毒,烹饪前必须将其煮沸。因此,如果不能完全确定物种,最好不要盲目食用。正因如此,“见手青”一类的菌子不建议打包带走。那么,到底怎么食用“见手青”,才更加安全?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 杨祝良:见手青是一类特殊的牛肝菌,在烹调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毒素的,所以它应该说是条件可食用真菌,也就是说我们在烹调的时候要注意。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避免中毒。事实上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往往第一次吃不会中毒,往往是吃了剩下的比如说一半放到冰箱里面去,在冰箱里面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大家可能都拿出来以后会放在微波炉里面,比如说转上一分钟再来吃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中毒的。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次吃的时候这个毒素被高温,比如说油破坏了,但是放在冰箱里面的时候,这个毒素又会恢复到原状,产生中毒。如果说你要第二次吃,从冰箱里面拿出来要在锅里面再加热。
触碰变色的野生菌可能有毒 是真的吗?
还有人说,所谓“见手青”,顾名思义,就是手一碰“见手青”就会变色,所以这类触碰就变色的野生菌,就是有毒的。那么,这种说法准确吗?对此,专家介绍,手碰一下就变色,其实跟野生菌是否有毒,没有直接联系。有些牛肝菌科的野生菌,存在用手触摸,就会看到变青变蓝的情况。这其实是因为我们触碰的时候破坏了野生菌的细胞,遇到空气氧化以后导致的,由于这类氧化物带有颜色,才会肉眼可见变青变蓝。但是,变色并不等于有毒,实际上很多蘑菇都会变色,但其实是无毒的。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