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4小时前
“农作物秸秆用来喂羊,羊粪经过发酵变成有机肥还田,既节约了种养殖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7月17日,临泉县瓦店镇房庄村养殖户王长海介绍种养循环农业的好处时,兴奋地说。
王长海流转了50多亩土地发展循环农业,其中养殖基地12.7亩,建有标准化羊舍2800多平方米,年出栏肉羊1000余头,其余土地种植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羊粪富含氮、磷、钾等成分,是优质的有机肥料。”王长海说。
临泉县地处全国牛羊主产区和中原优势牛羊产业带,是全国畜产品生产百强县和生猪调出大县。然而,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挑战——全县年产畜禽粪污高达182万吨。如何化解“生态负担”,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畜禽粪污若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制约畜牧产业长远发展;如果科学利用,这些粪污反而能变废为宝,成为宝贵的农业资源。”临泉县中原牧业发展中心主任辛洪雷一针见血地指出,“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畜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路径。”
临泉县探索的“变粪为肥”种养循环模式,正是破局之道。
该县按照“减量化、清洁化、资源化、循环化”的原则,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针对1.5万户中小养殖户,采取“截污建池、发酵还田”方式处理养殖粪污;对规模养殖户,采取“一场一策、制肥还田”方式处理养殖粪污。2024年,全国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平台临泉县规模养殖场598个,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
为破解技术瓶颈、驱动产业升级,临泉县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提升资源转化效率,为养殖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7年,中国科学院“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临泉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成功研发出羊粪膜覆盖好氧堆肥系统。
该基地负责人、副研究员杨选将表示,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羊粪堆积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避免畜禽疫病发生及传播,解决养殖场环保达标问题,提升羊粪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提高羊粪利用的附加值,增加养殖户收入。
在成功推广应用“羊粪膜覆盖好氧堆肥系统”的同时,该基地持续深化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出了高效“粪污处理一体化设备”以及静态好氧发酵设备。目前,这些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已突破实验室阶段,成功实现工程化应用与示范推广,显著提升了粪污处理的效率和资源化水平。
“变粪为肥”的临泉实践,已走在全国行业前列。该县与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合作,在生物有机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畜禽粪污高效转化为高品质生物有机肥产品,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难题,更大幅提升了土壤肥力与农产品品质。
“生物有机肥的核心创新,是在传统粪污有机肥中添加功能性微生物,例如能精准靶向土传病害的特定噬菌体。”南京农业大学阜阳研究院临泉基地负责人官颖说,他们研发的功能体生物有机肥,有望攻克长期困扰农作物的“重茬病”(即连作障碍)难题,打破临泉县生姜等农作物种植“不能重茬”的瓶颈,为这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扫除障碍。
为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规模化和稳定性,临泉县投资1.2亿元,建成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的生产厂4座,年处理能力45万吨。这些工厂采用先进处理工艺,将畜禽粪污高效转化为有机肥料,为种养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系统推进种养循环农业,临泉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全县粪污有机肥还田应用面积达到100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67%,土质得到明显改善。这标志着临泉县成功将曾经的“环境负担”转化为支撑“中原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生态屏障,为畜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临泉样板”。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