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7-21 20:41
云梯之上:汉山索道行记
晨光熹微时,我已站在汉山脚下。抬头望去,云雾如绸缎缠绕山腰,将这座海拔2413.8米的"中原之巅"衬得愈发神秘。山脚下的小贩正支起早点摊,蒸腾的热气与山间的云雾混作一处,竟分不清哪是人间烟火,哪是仙境缥缈。
汉山原名"喊山",传说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堵于此,因大雾蔽山而逃过一劫。登基后,他感念此山救驾之功,赐名"汉山"。这传说最动人的不是帝王将相的权谋,而是那"雾霭藏峰、四山齐应"的神奇。此刻站在山前,恍惚能听见两千年前的回声在群峰间荡漾。
"要坐索道吗?"工作人员热情招呼。这条号称"全国最陡"的汉山索道,全长2300米,落差达970米,最大坡度接近45度,是河南省海拔最高的登山索道。我走进脱挂式八人吊箱,随着"咔嗒"一声,缆车缓缓离地,汉山的真容在脚下渐次展开。
初时还能看清山脚的村落,灰瓦白墙如棋盘般规整。随着高度攀升,视野陡然开阔——秦岭余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水墨长卷。索道最大离地高度近300米,有一段几乎垂直上升,吊箱与崖壁仅数米之遥,岩壁上遒劲的古松伸手可触。同车的小女孩紧抓母亲衣袖,既害怕又兴奋;老者则气定神闲,指着远处说:"看,那是老鸦岔。"
七分钟后,吊箱抵达海拔2200米的观景平台。走出站房,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平台凌空飞架,脚下是200多平方米的木栈道,行走其上,如踏云端。极目远眺,太子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金顶祖殿的飞檐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传说真武大帝曾在此留下脚印,鲁班建造的祖师庙至今香火不绝。
沿着青石台阶向金顶进发,山道两旁怪石嶙峋,古藤缠绕。淡黄色的小花点缀绿毯,山杏与野果悬垂枝头,几百种草药散发氤氲香气。行至"一线天",两壁夹峙,仰头只见"天光一线";转过山坳,忽闻水声轰鸣——"汉山飞瀑"如白练垂空,三叠而下,在潭底溅起珍珠般的水花。
正午时分,我坐在千年"大将军松"下歇脚。这棵古松见证了汉山无数风云变幻,树干需三人合抱,树冠如巨伞撑开,筛下细碎的光斑。远处传来悠扬钟声,是金佛寺的僧人在做午课。据说在此卜卦极灵,不少游客专程前来许愿。
下山时选择步行,想体验传说中的"万级天梯"。石阶蜿蜒如龙,时而没入云雾,时而悬于绝壁。途经"刘秀神崖",崖壁上天然形成的纹路酷似人脸,当地人说是刘秀化身。最险处"石门天险",两侧峭壁如刀削,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行至山腰,忽见一片袖珍瓦庙,不过方桌大小,却香炉、神像一应俱全,堪称"天下最小庙宇"。
傍晚回到山脚,回首望去,汉山已隐入暮色。索道缆车依旧在云雾中往返,如一条发光的珠链,将凡尘与仙境相连。突然明白为何这里被称为"爱情圣地"——当两个人携手穿越千米高空的云雾,共同俯瞰山河壮阔,还有什么誓言比这更动人?"中原之巅,爱是一生",这宣传语当真贴切。
汉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高峻,更在于它能将现代便捷与古老传说完美融合。那条"天梯"般的索道,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人类智慧的彰显。它让寻常游客得以触及云端,让千年故事有了新的讲述方式。下山路上,我买了一串当地人用山草药编成的平安结,闻着那淡淡的草木香,忽然想起苏轼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今日的汉山,因这条云中索道,让我既在山中,又在山外,既见树木,亦见森林。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