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客户端5小时前
大暑至,夏正浓。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阳光猛烈、气温最高的时段,多数地区雨水也会显著增加。大暑节气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习俗?如何养生?这个节气咱辽宁在哪避暑最合适?这些问题,今天小编一次说明白。
大暑特点
高温酷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湿热交蒸”达到顶峰,全国多地会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雷雨也较为频繁。
三候特征:一候腐草为萤,因大暑时气温偏高又有雨水,许多枯死植物潮湿腐化,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产卵孵化,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此时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生长。三候大雨时行,在潮热天气下,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此时光照、雨水充足,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长最快的阶段,但也需注意防旱、防涝和病虫害。
民间习俗
饮食习俗
喝暑羊:山东南部、华北等地区有在大暑这天喝羊肉汤的习俗,人们认为大暑期间喝羊汤可以排汗祛湿、补虚祛寒、温补气血。
吃荔枝、米糟:福建莆田有“过大暑”的习俗,人们会在大暑前几天将米饭拌白曲发酵,做成米糟,大暑时和红糖一起煮食,亲友间还常以鲜荔枝为礼互赠。
饮伏茶:浙江温州等地有大暑饮伏茶的习俗,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可清凉祛暑。
传统活动
送大暑船:浙江沿海尤其是台州地区,有送大暑船的民间传统习俗。人们会按旧时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大暑船,并装载祭品一同送至椒江口外,寓意送“五圣”出海,送暑保平安 。
晒伏姜:河南、山西、湖南等地有晒伏姜的习俗,人们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蒙上纱布在阳光下晒制,待充分融合后食用,有温暖保健功效 。
烧伏香:大暑时节,旱、涝、风灾频繁,百姓会烧伏香,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赏荷泛舟:大暑时节正值荷花盛开,京津、江浙等地有赏荷泛舟的习俗,人们会前往荷塘边,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夏日的清凉。
调理身体莫错过
大暑时节,在养生保健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专家建议,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睡眠,尽量减少熬夜,养足精气神;少动“肝火”,以防“情绪中暑”,尽可能地使自己保持心平气和;科学健身。
生活作息:宜夜卧早起,中午小憩15至30分钟,避免熬夜。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设置在26℃左右,且不要直吹身体。大汗后切勿立即冲冷水澡。
饮食调理:以清补为主,兼顾祛湿。适当食用西瓜、绿豆等清热生津之品,可用茯苓、薏米等健脾利湿食材煮粥,适量食用生姜等温化脾胃湿浊。出汗多者可喝淡盐水或米汤,忌肥甘厚腻,避免过食甜食、冷饮。
运动锻炼:清晨或傍晚可进行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在高温时段或烈日下剧烈运动,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应分次少量饮水。
情绪调节:大暑时节天气闷热,易心生烦躁,可通过静坐、听舒缓音乐、读书等活动来缓解不良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疾病预防:高温易引发中暑,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做好防晒措施,随身携带解暑药物。同时,高温环境下食物易变质,需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疾病。此外,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滞,老人及有血管病变者要防范热中风。
“哪凉快哪待着去”
大暑节气绕不开的话题是如何避暑养生。有一句话叫“哪凉快哪待着去”。在辽宁,哪些地方凉快呢?通过对辽宁省近30年(1991年-2020年)7月至8月的气象数据统计发现,大连、丹东、本溪地区,可以说是全省最凉快的地方。
不久前,中国气象局在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中,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推动旅游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带动丰富文旅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新需求。其中,辽宁作为传统意义上避暑资源丰富的北方省份上榜,“林隐辽东‧溪夏野趣”路线入选暑期避暑旅游路线。
辽宁省气候中心气象能源室科长朱玲介绍,“沈阳—铁岭—抚顺—本溪—丹东—鞍山”避暑路线主要位于辽东山区,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避暑胜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0%,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湿润、风速适宜。
记者 : 刘涤
编辑 : 刘涤
检校 : 冰晶 责编 : 张艺凡 审核 : 明绍庚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