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5小时前
今年7月22日,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斗指丙为大暑,
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
故名曰大暑。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逸周书·时训解》曰:“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意思是说,大暑时节,萤火虫出生,土地湿热,常有大雨出现。
热浪滚滚,万物蒸煮,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从气象物候可以看出,大暑的节气特点是高温湿热,而这样的气候对稻作农业丰收大有好处,因此大暑是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农谚曰:“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如果这些气象物候不应节气出现,就会对农事、环境与社会不利。
“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大暑时节,针对极端的炎热天气,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消暑习俗和活动。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过许多消夏避暑的诗作,其中《夏日作》里就写道:“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
因大暑炎热,古人想出了各种消暑妙招,比如吃冰。冬天凿冰,将冰块搬进地窖储藏,夏天取出,做成冰饮或直接放在家中,用于降温。除了吃冰,古人还会制作各种解暑“饮料”。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卖“香饮子”的店面,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等冰食。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吃羊肉汤等习俗。大暑所在的农历六月也称“荷月”,荷是盛夏中最美的风景,民间有暑日赏荷的习俗,在这一天专门泛舟赏荷,消夏纳凉。这个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记者 郝莹玉)
编辑:张燕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