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小时前
中新经纬7月22日电 (张澍楠)22日,多晶硅期货价格创上市以来新高。
主力合约涨停
在“反内卷”的号角声中,近期国内工业品期货价格正在连续反弹。
22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快速拉升至涨停,涨幅约9%,当日收报49105元/吨,为其2024年12月26日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以来新高。7月以来,多晶硅期货呈上升走势,主力合约累涨逾49%。
Wind截图
硅料属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受此影响,热门ETF中,光伏ETF(159857)22日收涨2.76%,早盘一度跌超0.6%,成交额2.83亿元。
成份股中,特变电工涨停,大全能源涨超7%,弘元绿能、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等跟涨。
此外,22日,A股有机硅概念走高,飞鹿股份收涨逾10%,东岳硅材、合盛硅业、硅宝科技等个股跟涨。
上市至今,多晶硅期货累涨11.60%,6月25日,该期货最低下摸至30045/吨。
17日,广州期货交易所称,7月21日交易时起,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多晶硅期货各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10000手,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工业硅期货SI2509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5000手。
同时,自7月21日交易时起,工业硅期货SI2509合约的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多晶硅期货PS2508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多晶硅期货PS2509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点五,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点五。
有公司上半年净利预增超200%
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片、集成电路硅衬底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按Wind多晶硅指数成份看,共有30家A股公司,截至目前已有12家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
Wind截图
这12家公司中,保变电气归母净利润增幅较大,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500万元左右,同比增加229.15%左右;预计实现归母扣非经净利润7100万元左右,同比增加293.96%左右。
预增原因上,保变电气称,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中标的产品项目订单增加,本期产品陆续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收入增加带动利润增长。
中晶科技、有研新材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预计增加137.06%-184.47%、179%到240%。
中晶科技称,业绩变动主要系公司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增产上量;加强成本管控,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收购子公司江苏皋鑫少数股东股权,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等。
有研新材则称主要系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继续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靶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超5000万元。控股子公司有研稀土扎实落实提质增效专项工作,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超3600万元。
此外,拓日新能、通威股份、弘元绿能、三峡新材、隆基绿能、航天机电、京运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亏。
通威股份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为-49亿元至-52亿元左右;预计上半年归母扣非净利润约为-49亿元至-52亿元左右。
隆基绿能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为24.00亿元到28.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实现减亏24.43亿元到28.43亿元;预计上半年归母扣非净亏损为32.00亿元到36.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实现减亏16.77亿元到20.77亿元。
南玻A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5816万元-868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8.15%-92.07%。科新机电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5000万元-5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29%-48.44%。
未来咋走?
微信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18日发文,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呈“先稳后跌”走势。上半年多晶硅均价为3.68万元/吨,同比下滑28.8%。
硅业分会提到,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59.7万吨,下半年考虑到国内三家头部企业的个别基地复产以及部分新建产能释放,预计下半年产量约75万吨,全年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在135万吨左右。若按当前排产计划进行,在硅片环节供需基本平衡、电池和组件环节去库的情况下,下半年硅料环节将再次进入小幅累库状态,全年合计库存增量约3万吨。
对于后期价格走势,上海东证期货研报分析,若多晶硅价格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涨,一方面取决于减产的落实,另一方面取决于下游价格进一步上涨。
东海期货研报称,受益于“反内卷”题材,硅料、光伏、工业硅多环节价格上涨,多晶硅已回升至完全成本区间。上周交易所采取提手续费、提保及限仓等措施,多晶硅18日下跌,但板块强势依旧。预期短期难以证伪,关注市场反馈和资金异动,震荡偏强看待。
硅业分会认为,当前多晶硅产业正处于深刻调整、结构重塑的关键阶段,国家部委与协会正通过“反内卷”行动、产能并购、绩效标准等措施,多维度积极干预,未来仍需多方共同努力破局,但至少已在正途。就当前最新的“价格不低于成本”规范而言,若企业长期库存积压且缺乏现金流支撑,将面临停产风险,一定程度上通过综合成本优势筛选先进产能。(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熊思怡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