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啪嗒"一声,老张把铁锅往灶台上一撂,油珠子在锅底跳起了踢踏舞。这位在灶台边站了二十年的老炮儿,最见不得别人糟践豆腐。"淮南的豆腐往案板上一摔能弹起来,贵州的小豆腐煎起来滋啦作响,那才叫吃食!"他总爱跟徒弟们念叨这些,手里的锅铲敲得铛铛响。
铁锅烧得冒青烟的时候,老张手腕一抖,金黄的菜籽油顺着锅边滑下去。这招"热锅凉油"是他走南闯北偷师的绝活,油刚滚沸又淋一勺生油,豆腐下锅的瞬间能听见"刺啦"的欢呼声。有回新来的帮工急着开大火,被他拿擀面杖敲了手背:"急啥?好豆腐得跟处对象似的,小火慢煎才入味儿!"
安徽淮南的豆腐坊里,老师傅们磨豆子还守着石磨转圈的规矩。黄豆得是淮河边上沙地里长的,磨浆时水流要像老太太纺线似的又缓又匀。老张掰着指头算过,当地两千多家豆腐坊,每天清早往外运的豆腐能绕合肥三环两圈。最绝的是刚出锅的热豆腐,筷子一戳颤巍巍的,蘸点虾酱能吃出螃蟹黄的鲜味。
贵州街头的豆腐摊又是另一番光景。指甲盖大小的豆腐块在铁板上排兵布阵,让菜籽油煎得浑身起酥壳。老板娘抄起竹片麻利地翻个儿,辣椒面往上一撒,香味能勾着食客的鼻子走半条街。去年贵州人吃掉的山辣椒堆起来,怕是比梵净山矮不了多少。老张最馋这种外皮焦脆、内里流浆的吃法,说这豆腐是"穿着黄金甲,裹着白云心"。
后厨的案板底下,永远蹲着口被油沁透的铸铁锅。有次老板嫌占地方要换不粘锅,老张直接撂了围裙:"您这跟让芭蕾舞演员穿雨靴跳舞有啥区别?"后来证明他是对的——同样的豆腐,不粘锅煎出来的就像隔夜油条,缺了那股子镬气。现在那口老锅被徒弟们供得跟传家宝似的,锅底都磨出了镜面光。
凌晨四点的菜市场,老张挑豆腐自有一套。手指往豆腐上一按,能留下浅浅的指印又不裂的才是上品,他管这叫"豆腐的腰劲儿"。有回碰见卖豆腐的老汉吹嘘自家产品摔不烂,他当场把整板豆腐翻过来——结果全成了豆花。老汉红着脸嘟囔"淮南豆腐确实经不起这么造",反倒把他逗乐了。
煎豆腐的火候门道,全在油面的气泡上。刚开始是细密的小泡,像春笋冒尖;等变成龙眼大的泡泡时,得赶紧翻面。老张教徒弟时爱打比方:"看油泡就跟看姑娘脸色似的,等冒大火气就来不及哄了。"有食客夸他煎的豆腐像裹了层金箔,他咧嘴一笑:"这算啥?贵州的雷公豆腐才叫绝,煎好了能当锣敲!"
后厨的排气扇转着圈,把豆香和油烟搅在一起。老张抹了把汗,把煎好的豆腐码成金字塔。最顶上那块故意煎得焦些,金黄油亮的表面裂开细纹,活像老茶客最爱的冰裂纹瓷器。新来的服务员偷吃了一口,烫得直跺脚又舍不得吐,含在嘴里呼呼吹气。老头儿假装没看见,转身往锅里又下了三块豆腐——这次特意多撒了把贵州带来的五香辣椒面。
#2025年新星计划2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