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10小时前
“没想到法官周末还来我们镇。村里大家安置房房本的事儿,今天全解决了!感谢法官!”傍晚,孙大娘脚步轻快地走出通州区潞城镇综治中心,满脸笑容,连连向工作人员道谢。
近日,一场特别的“周末调解专场”在潞城镇综治中心“火力全开”。通州法院张家湾法庭联合潞城镇政府、司法所、各村村委会等力量,一天之内成功调解了16个村庄的60多起继承纠纷,帮村民们扫清了安置房房产证办理中的烦心事。
婆媳矛盾“一触即发”
多方合力解开心结
上午10时,潞城镇综治中心,张家湾法庭井龙法官刚拿到一起继承纠纷案件的证据材料,就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被继承人王建军去世后,继承人是配偶李桂珍和儿子王强。安置房屋有2套,一套登记的产权人是老两口和儿子,另一套登记的还加上了儿媳陈玲。现在来到调解室的只有李桂珍、王强,要求把两套安置房都登记在王强一人名下,李桂珍还强调:“我的份额只给我儿子,不算他和陈玲的夫妻共同财产。”
“你们一套房屋登记的产权人有王强爱人陈玲,涉及到她的利益,得把她也叫来,问问她的意见。”井龙法官当即要求。
王强挠了挠头,眼神躲闪,瞟向母亲。“那你去叫陈玲来呗。”李桂珍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情愿。
5分钟后,陈玲从家中赶来。井龙法官耐心释法并反复询问陈玲意见,她却一直沉默着,突然径直向李桂珍走去:“妈,你安的什么心?在家里跟我说两套房都给王强我俩,登记他一人就行,不用我来。结果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王强!你也是怂包,什么事儿都听你妈的?合着跟你妈一起算计我一个外人!”说罢委屈地哭了起来。
眼看矛盾升级,司法所工作人员赵倩倩闻声赶来“救火”,将一家人请到重点调解室,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同“上阵”,展开“背对背”调解。原来,婆媳之间还藏着一桩“旧怨”:当年陈玲母亲病重着急用钱,掌握家中“财政大权”的李桂珍因投资项目失败手头拮据,又碍于面子没说实情,只推说没钱。母亲去世后,这事成了陈玲的心结,婆媳俩从此逐渐“形同陌路”。
下午1时,顾不上吃午饭的井龙法官匆匆赶到重点调解室帮忙。在众人耐心劝解下,李桂珍终于“松口”说出当年的“隐情”,王强也愧疚道歉:“媳妇儿,是我不好!这么多年我都没当好这个中间人,让你俩矛盾越来越深。房子该是你的份额,就是你的!”
最终,一家人达成一致意见:李桂珍放弃两套房子的权益,一套房子产权由王强享有,另一套由王强、陈玲共同享有。多年心结与眼前的房产纠纷一并化解。
历时8小时
16村60余起纠纷“一站式”清零!
王强和陈玲的故事是“综治中心+人民法庭”高效联动化解“后搬迁时代”类型化纠纷的一个缩影。
最近,随着潞城镇安置房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全面开展,到潞城镇综治中心咨询的村民络绎不绝:
“我爸是被搬迁人,最近去世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安置房怎么分?”
“我妈不在了,选房时候登记的产权人是我们一家三口,之后能登记到我一个人名下吗?”
面对这些扎堆出现的“后搬迁时代”问题,潞城镇综治中心立刻启动了此前建立的“综治中心+人民法庭”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张家湾法庭第一时间与司法所、各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展专项联席会商,精准排查出16个村共60余起涉及安置房不动产权证办理登记继承的“硬骨头”,集中开展调解。
调解当天,潞城镇综治中心成为高效运转的“一站式解纷枢纽”:张家湾法庭派驻四组法官团队同时“开工”!专攻家庭成员少、争议较小的案件,实现批量、高效化解;对于那些家庭矛盾尖锐、一次调解搞不定的“老大难”,潞城镇政府、司法所和各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组成“攻坚队”,立刻“接棒”,靠乡情民俗拉近距离,在重点调解室二次发力,目标只有一个:让村民“只跑一趟”彻底解决纠纷。
从上午10时到下午6时,整整8个小时,16村60余起继承纠纷全部调解成功!
“近两年来,通州法院派驻干警下沉到街道乡镇综治中心,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司法动能。这次‘综治中心+人民法庭’联动调解,把矛盾化解在镇里、解决在当下,让村民们少跑腿、少闹心,‘府院联动’为老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在场的潞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感慨道。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供稿:北京通州法院
编辑:宋子贤 肖飞
审核:李泽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