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10小时前
眼下正值防汛关键期
顺义区整合智能监测
云端联防和快速响应机制
使智慧化手段深度融入
防汛工作各环节
数据“跑腿”
构筑起“智慧防线”
让防汛更精准、更高效
防汛工作人员进行防汛远程调度会议。
“南彩水务所,系统显示有预警,请立即派人查看情况。”走进顺义区水务局防汛指挥办公室,屏幕监测系统上的数据实时刷新,防汛工作人员正通过线上视频与各地水务所进行调度。
水旱灾害防御指挥系统。
顺义区雨水情遥测系统。
顺义区借助水旱灾害防御指挥系统与雨水情遥测系统,布设自动化水文监测设施与51处远程自动雨量站,如同为区域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实时采集并分析数据,让工作人员对区域内的雨量信息、河道水情与积水点情况了如指掌。
工作人员检查远程自动雨量站。
“我们完善‘云上防汛’机制,联动气象、应急部门实现雨情、水情数据实时共享,形成跨部门联防联控。利用水旱灾害防御指挥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最新降雨预报和灾害预警信号,系统自动分析风险后,我们立即人工验证,为科学实施指挥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区水务局水利工程科工作人员刘希然介绍。
工作人员查看系统。
区水务局依托“智能预警+人工互证”机制实现了秒级响应汛情,通过线上调度,优化“1个指挥部、5个技术专班、7支流域工作组”防汛指挥体系,确保汛情应对高效有序。
智能防汛设备。
面对汛期中的不同情况,智能设备也纷纷上阵。履带式排水机器人、轻型潜水泵等,能够进入漏电、坍塌、污染水体等人工难以靠近的危险区域作业,适应多种复杂地形执行排水任务。“履带式排水机器人,单台排水量每小时达500立方米,去年在一个地下停车场就快速排除了积水。”防汛抢险队工作人员说。这些智能抢险装备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排水效率,更有效降低了抢险人员的作业风险。
从智慧化机制到智能监测
再到智能抢险设备
智慧防汛为城市安全
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智慧防汛系统
正在为这座城市构筑起
一道看不见的“数字堤坝”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