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你看人家汽修班的小王,中职毕业进了 4S 店,现在月入过万比白领还高。” 老公举着手机里的新闻,语气轻松地劝我,“孩子成绩中等,真考不上重点高中,去职校学门手艺也挺好,三百六十行总有他的出路。” 那阵子,儿子刚上初二,成绩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我整天愁得睡不着,老公却总用 “职校也能成才” 的理论安慰我,说没必要逼孩子钻进应试的牛角尖。
他这话并非空谈。老公的发小就是职校毕业,靠着一手精湛的电工技术,现在在建筑公司当技术总监,房车齐全。所以每当我提起 “职校风气差”“学不到真东西”,他都嗤之以鼻:“是金子在哪都发光,关键看孩子肯不肯学。” 甚至还带着儿子去参观过本地的职业技术学院,指着实训车间里的数控机床说:“你看这些设备多先进,学会了就是铁饭碗。”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儿子同班同学的家长在群里发了几张照片,说是去邻市职校考察拍的。点开图片的瞬间,客厅里的空气突然凝固了 —— 八人间的宿舍里,上下铺的铁架床锈迹斑斑,墙角堆着发霉的纸箱,几个男生光着膀子在抽烟,烟头扔得满地都是;隔壁的女生宿舍更夸张,化妆品瓶子和零食袋堆成小山,晾衣绳上的衣服垂到床铺上,床底下还露出半截没喝完的啤酒瓶。
老公的手指在屏幕上僵了半天,突然起身去书房翻出了儿子的成绩单。台灯下,他一笔一划地在纸上计算各科分数差距,嘴里念念有词:“数学差 30 分及格,英语得从单词补起……” 我凑过去看,他已经列好了详细的补课计划:每天早起背 20 个单词,晚上增加一套数学试卷,周末报物理冲刺班。
“你不是说职校也能成才吗?” 我忍不住问。老公笔尖一顿,抬头时眼里的轻松劲儿全没了:“那照片你也看见了,那样的环境能学进去吗?不是我偏见,一群不爱学习的孩子凑在一起,不互相带坏就不错了。” 他揉了揉太阳穴,声音里带着后怕,“我发小那是二十年前了,现在职校早就不是从前的样子。你看照片里那些孩子,上课时间在宿舍打游戏,老师也不管,这哪是学手艺,分明是混日子。”
那晚他熬到凌晨两点,把从初一到初二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连哪章是重点、哪节容易失分都标得清清楚楚。第二天一早就去书店搬回一摞辅导书,对着儿子宣布:“从今天起,爸陪你冲刺。” 曾经总劝我 “顺其自然” 的人,现在比谁都积极,晚上雷打不动地坐在儿子旁边刷题,周末骑着电动车送他去补习班,晒得黝黑的胳膊上全是汗珠。
有次儿子抱怨 “太累了”,老公难得没心软:“爸不是逼你考清华北大,但至少得有选择权。你现在多考一分,将来就有机会选干净的教室、负责任的老师,而不是被扔进乱糟糟的宿舍里随波逐流。” 他指着手机里存的那张职校宿舍照片,语气沉重,“爸不是不信你能成才,但我怕环境会吞掉你的心气。”
如今儿子的成绩慢慢有了起色,虽然离重点高中还有差距,但至少能稳在中游。老公依旧会提起那些职校毕业的成功案例,只是后面总会加一句:“但前提是,得进那些管理严格、真正教技术的好学校。” 他手机里还存着那张宿舍照片,不是为了焦虑,而是每次儿子想偷懒时,就点开看看:“你看,这就是不努力的备选答案。”
那张照片像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的复杂 —— 我们都知道职业教育不该被歧视,却又怕孩子在泥沙俱下的环境里迷失;我们相信 “行行出状元” 的道理,却更清楚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稀缺。老公的补课计划里,藏着的哪是对职校的偏见,不过是为人父母,想给孩子多铺一条能走得更稳的路。#创作挑战赛九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