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7小时前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只要专心学习”,成了许多家长的教育准则。据相关调查显示,高达 90% 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不舍得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然而,家长们可能未曾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正在悄然破坏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抗挫力。
家务缺失,让孩子难承风雨
抗挫力,即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承受、应对和恢复能力,是他们未来人生中应对挑战的 “心理铠甲”。可为何看似无关紧要的家务,却与孩子的抗挫力紧密相连呢?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孩子在做家务时,会不断面临各种小问题。比如第一次洗碗,可能洗洁精放多了,泡沫四溅;初次扫地,或许会怎么都扫不干净角落里的灰尘。但正是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应对挫折。每一次成功克服做家务时遇到的难题,都像是给孩子的抗挫力 “升级”,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尝试,办法总比困难多。
反观那些被禁止做家务的孩子,生活中所有的麻烦都被家长一手包办。当他们在学习或未来的生活中,突然遭遇无法逃避的挫折,比如考试失利、被朋友误解时,由于从未有过应对小挫折的经验,往往会瞬间陷入极度无助的状态,不知如何是好。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从未经历过风雨,一旦温室不再,便难以承受外界的打击。
缺失家务锻炼,孩子易陷入挫折困境
不让孩子做家务,对其抗挫力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
缺乏责任感。当孩子参与家务,比如负责倒垃圾,他就会明白这是自己在家庭中的一份责任。如果某天忘记倒垃圾,导致家里有异味,他会因自己的疏忽而感到愧疚,进而更加认真对待这份任务。可要是家长总是把家务全部包揽,孩子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对家庭负有责任。当他们步入社会,面对工作任务或团队合作时,很容易因缺乏责任感,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承担责任去解决问题。
自理能力低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能学会许多生活技能,像整理衣物、简单烹饪等。这些技能看似平常,却能极大地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若孩子从小不做家务,长大后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成问题。曾经有一则新闻,一名大学生因为不会洗衣服,每周都要把脏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连最基础的自我照顾都做不到,又怎能期望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更复杂的挑战呢?
自信心受挫。每一次顺利完成家务,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成功的体验,能让他们收获满满的自信心。例如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做了一顿简单的饭菜,即使味道并不完美,但听到家人的夸赞,他会觉得 “我能行”,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可要是孩子一直被禁止做家务,就会缺少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当面对学习或其他方面的挫折时,他们往往会轻易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克服困难。
三步补救,助孩子重拾抗挫力量
倘若你已经意识到,之前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做法,对其抗挫力造成了一定影响,别着急,现在开始补救还来得及。以下三个方法,能助力孩子重新找回应对挫折的勇气与能力。
树立正确观念,鼓励参与。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做家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它与学习同样不可或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可以开一次家庭会议,和孩子耐心解释,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都有责任为家庭出一份力。比如,让孩子负责摆放碗筷、整理自己的书桌等简单家务。当孩子主动提出帮忙做家务时,一定要给予积极回应,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就拒绝他们的好意。
循序渐进引导,不怕犯错。刚开始让孩子做家务,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简单的任务入手,像让年龄小的孩子帮忙擦擦桌子、扔垃圾,等孩子熟练掌握后,再逐步增加难度,比如让稍大一点的孩子尝试洗碗、扫地。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即便做得不那么完美,甚至不小心犯错,比如洗碗时打碎盘子,也不要立刻批评指责,而是要给予理解和耐心指导,告诉孩子下次怎样做可以避免类似问题,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提升做家务的能力。
及时肯定夸赞,强化动力。当孩子认真完成一项家务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夸赞。夸赞时,要具体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 “宝贝,你今天扫地扫得真干净,角落里的灰尘都扫掉了,真棒!” 而不是简单地说 “你做得不错”。这种具体的夸赞,能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被认可的,从而更有动力继续做好家务。同时,还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奖励,比如一个拥抱、一颗小星星贴纸,进一步强化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提升自信心与抗挫力。
不让孩子做家务,或许能让他们在短期内多一些学习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对孩子的抗挫力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家长们不妨从现在开始,转变观念,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在日常点滴中,为孩子打造一副坚固的抗挫铠甲,助力他们未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创作挑战赛九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