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新闻客户端07-24 06:27
青岛产燃料电池氢出厂量突破1000吨
以绿色交通为切入口,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迈入新阶段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7月22日,随着一辆真情巴士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驶入位于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的海河路加氢站进行氢气加注,计量表上氢气出厂量的数字跳动到1000000kg,青岛炼化公司向社会车辆加注燃料电池氢突破1000吨,这也意味着青岛产燃料电池氢出厂量突破1000吨。以绿色交通为切入口,青岛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迈入新阶段。
车辆在青岛炼化海河路加氢站加注氢气。
“这1000吨的突破,背后是青岛氢能产业四年间从技术攻坚到产业落地的持续发力。”青岛炼化发展计划部高级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梁峰介绍。
2021年初,青岛西海岸新区开通氢能公交示范线时,青岛区域内尚无燃料电池氢生产企业,氢气需从300公里外采购,运输距离长、稳定性差、成本高,对本地氢能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青岛炼化有丰富的副产氢资源。当时看到公司门口的氢能公交车却不能就近供氢,我们倍感压力。”梁峰说,科研团队迅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首创化学精制法高纯氢生产技术,产出氢气多项指标大幅优于燃料电池氢国家标准。当年8月,青岛炼化就产出青岛第一车燃料电池氢,实现“青岛的车用上青岛的氢”,完成了本地氢能供应链“从0到1”的跨越。
此后,青岛炼化的燃料电池氢出厂量稳步增长。今年1至7月,出厂量已达246吨,超过2024年全年。目前,青岛炼化日出厂燃料电池氢约1500公斤,是青岛唯一的燃料电池氢生产企业,不仅为真情巴士130辆氢能源公交车、青岛港氢能集卡等本地示范场景提供稳定的氢气供应,也为在济青氢能走廊上运营的氢能物流专线等车辆提供加注服务,成为胶东半岛地区氢能供应链的可靠保障。
青岛炼化同步搭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氢气生产、储存、输送、充装、加注全链条的安全可控与高效协同。
“氢能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零碳排放。”梁峰表示,围绕“双碳”目标,近年来,青岛炼化深入氢能产业链在更多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探索,联合青岛本地企业开发了国内最大的液驱活塞式氢气充装压缩机、打造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氢站、突破海水制氢攻关项目,规划绿电绿氢一体化发展。
今年7月,全国首座工厂化海水漂浮式光伏电站在青岛炼化建成投用,加上此前布局的桩基式光伏,现有水面光伏绿电装机功率达13兆瓦,年发绿电1700万千瓦时。公司新建23兆瓦水面光伏项目已完成立项,2026年全面建成后,水面光伏合计装机将达36兆瓦,年发绿电5000万千瓦时,可节能1.5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相当于多植树220万株。
“这些绿电将用来生产绿氢。”梁峰透露,青岛炼化将依托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成果,建设工业规模海水制氢示范项目,实现“光伏发绿电、海水制绿氢”,并把现有加氢站升级为全国首座海水制氢加氢站。同时,针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的氢能两轮车试点,公司正考虑将加氢站升级为加氢、充装、换氢一体站,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青岛日报2025年7月24日2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