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22小时前
小李是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在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时,为图方便,使用了某AI应用软件,擅自将核心数据及实验成果作为写作素材进行上传,导致该研究领域涉密信息泄露。事后,小李受到严肃处理。近日,国家安全部发文提醒职场新人,要加强保密知识学习,提升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其中,“AI泄密”这一真实案例令不少网友直呼“后怕”。
眼下,人工智能应用日益广泛。特别在职场中,从整理资料到一键成文,这“笔杆子”似乎是省心又省事。不过,你以为的“私人助手”可能并没有那么靠谱。从基本原理看,AI工作就是一个从信息输入、数据学习到模型构建,并最终生成结果的过程。拿关键数据、保密信息等作为生成素材,无疑等于直接投喂了数据库。一旦被恶意软件或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极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无心并非“无过”。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坚决绷紧保密防范之弦。要坚决杜绝在互联网或非涉密环境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处理任何涉密信息。使用的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应从正规的途径下载,避免落入“山寨”应用陷阱。以更大视野看,无论生活还是工作、线上还是线下,不管是“职场老人”还是“萌新小白”,凡事都要多想想,千万别让自己成了泄密口。
策划/撰稿/资源提供:毛颖颖、崔文佳、关末
出镜主持:郭晴
摄制:郭晴
编辑:关末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