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7-26 00:43
大暑方过第四天,入伏也刚好第六天,正赶上闰六月初二。像这样“闰月叠夏”的日子,在农历里并不常见。早年间,家门口乘凉时,老人说:“闰月年,天长水涨,伏天多一番滋味。”我总觉得,这种多出来的一个“六月”,是老天爷送给我们的片刻清凉,也是难得慢下来的时光。
“闰六月”,在咱们农历里并不常见,是因为阳历和农历对不上号,于是要“加塞”一个闰月。今年偏巧,六月份过了又来了第二遍。老一辈常打趣说:“多过一个六月,福气多一分。”其实,闰月年常被视作丰收吉年的好兆头,也有民间传言说有利于婚嫁和家宅平安。
放在夏季大暑、三伏天的节点上,闰六月“套”进来,恰好添了几天喘息的机会。你看宋代《岁时杂记》里写道:“闰月逢盛暑,宜家中自养。”意思是这会儿天长热久,正好靠应季的好生活熬过去。闰月日子里,不只农事要按“新六月”掐算,居家的饮食和禁忌,也多出了几分讲究。
三五文化小典故
“六月流火”,本意热气未消,古诗《诗经·豳风》有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实“流火”并非凉意,而是红星西沉,意指天气依旧炎热。这时候老百姓家里,粥锅汤盅成了主角。
古时有“六月食冰之礼”。汉朝时,宫廷会在大暑前后赐冰于群臣,这是极大的恩典。民间没这么多讲究,倒是在井里吊罐凉水、喝点带米粒的稀饭,算是自家的“赐寒”。
还有一句俚语:“六月不到火,家中好过活。”意思并不是让饭菜凉着吃,而是劝人暑热天里尽量避开油腻辛辣,吃些清淡爽口的饭食,顺着天意过日子。
和闰月相关的趣闻,有的地方会在这天剪窗花、挂茱萸,说是能把“多余的烦恼”剪掉,留下平安。
盘点伏天必吃的传统夏食:一碗粥,一夏清凉
清凉粥(稀饭、米粥)
说到伏天饮食,头一个要数“清凉粥”。无论是南方的糯米粥,还是北方的杂粮稀饭,热热闹闹地煮上一锅,天再热也胃口舒坦。古人讲“气热伤津,宜饮宽汤”,所以稀粥被视为救命之食。小时候奶奶总会嘱咐我,头伏喝粥添汗出,顺顺当当过盛夏。
家常做法(皮蛋瘦肉粥):
大米泡半小时,锅中加清水煮滚,小火慢熬。
将切碎的皮蛋、瘦肉丝下锅,搅拌均匀。
加点盐、葱花,煮至浓稠即可。
绿豆汤
大暑天,哪里能少了绿豆汤。一碗端上来,带着薄薄一层清香,喝进嘴里,像微风吹过心头。绿豆汤在民间有“消暑解倦”的说法,还是街头巷尾的“人气饮品”。
家常做法:
绿豆洗净,用冷水泡半小时。
加适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至豆瓣绽开即可,晾凉饮用。
凉拌黄瓜
三伏天的黄瓜,正当时节,水分饱满,清脆爽口。不论是切片蘸酱,还是拍成小段拌蒜,都有一股“吃了能生风”的畅快。民谚有云:“六月黄瓜,赛过参茶。”嚼上一口,满嘴清甜。
家常做法:
黄瓜拍碎切段,蒜末撒上,加点盐、生抽、香醋拌匀即可。
苦瓜炒蛋
古人说“苦后回甘”,苦瓜是夏季不可或缺的蔬菜,寓意生活虽有辛苦,也总能回甘。入伏时节,炒上一盘苦瓜蛋,清苦中带着家的底味。苦瓜还时常出现在节日餐桌上,象征家人平安无疾。
家常做法:
苦瓜去瓤切片,鸡蛋打散。
锅中加油,炒蛋至八成熟取出,加苦瓜炒至微透,再倒入蛋炒匀,加盐即可。
酸梅汤
老北京有句话:“伏天喝酸梅汤,不怕暑气缠身忙。”酸梅汤用乌梅、甘草、山楂熬制,色泽乌润,微酸生津。就是现代人家里没有乌梅,超市里的罐装酸梅汤、蜂蜜柠檬水,也能解暑提神。
家常做法(简版):
锅中加乌梅、山楂、甘草、冰糖,文火慢煮一小时后过滤晾凉即饮。
民俗宜忌解读:伏天闰六月,三吃二不做
三吃:
一吃“粥”,天热胃口差,喝粥顺气开胃,老少皆宜。
二吃“应季瓜果”,如西瓜、黄瓜、苦瓜,当季新鲜,水分充足,是大自然应时的赠礼。
三吃“清茶或凉汤”,如绿豆汤、酸梅汤,清热解乏,有助于夏夜安眠。
背后的文化逻辑,其实是顺应天时,不逆天而行。老天热得厉害,人就别执拗地吃热辣厚味,多用清淡助身体顺着季节变换。不为“吃出花样”,而是“吃回本味”。
二不做:
一、不宜剧烈运动晒太阳(尤其午后),古人云“未及晌午,勿露身”。曬伤中暑非小事,多在家乘凉,夜里静坐听蝉,也是人生一乐。
二、不宜贪凉吹大风,民间说“伏天不可贪风”。即便暑热难耐,老人守着蒲扇就行,突然从高温到冷气,最容易“伤身”。实际生活中,我有位同事,因为贪快贪凉,外头汗涔涔,进了空调屋,不多时便头晕。后来才懂,“缓进缓出”,顺着天意才平稳。
这些宜忌,初看像是“婆婆妈妈”,实则都是几十年生活沉淀下的小智慧。防微杜渐,不为禁而禁,而是劝人识时顺事,不吃力不讨好。
眼下的闰六月初二,白日的热浪褪去,夜色静静流淌。人在烟火里,总有诗意流转,有温热的饭菜守候。在这一年最长、最热的夏天,每一碗清凉粥、每一次趁夜纳凉的时光,都是咱们家国日子里最朴实的幸福。无论是长幼围坐喝粥,还是独自守着一杯酸梅汤,都是对生活最温柔的回应。
人间纵有伏暑,清凉自在人心。咱们传下来的时令习俗,不为繁琐添乱,而是要过更有温度、更自在的日子。“天热时多点清淡,心热时也多些柔软”,这不只是一句俗语,更是一份贴心的过日子之道。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