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9小时前
“阳明心学并非知识论,而是关于人如何生活的理由或观念,是关乎人的存在的学问、观点与学说。人在自我存在的过程当中,实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关乎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所以阳明心学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缘故也在于此。”7月26日,国际儒联副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董平,围绕“阳明心学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主题,在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上发言。
国际儒联副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董平
董平从阳明心学产生的思想背景切入分析。他指出,11世纪中叶,“成为圣人”成为中国思想论坛的根本话题,这一议题延续至王阳明时期。“王阳明重新解读《大学》,改变了朱熹以来以知识为入圣途径的道路。”在他看来,朱熹将“格物致知”视为知识范畴的话题,而王阳明则将其重新定义为“致良知”,强调与世事实践互补相生,“皆得其理,皆得其正”。
“王阳明先生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董平进一步阐释,王阳明提出“心即理”,这一观念打通了先天与当下、现在与未来等诸多对立,“强调人的当前存在的完整性,让人不要小看自己”。
国际儒联副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董平
谈及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深层意义,董平提出其包含三重回向:一是回到圣人本怀;二是回归生命自我存在的本真、本质与真实,明晰‘我之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最终领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三是直接回向自我社会本真的现实实践之路。正是这三重回向,改变了“以知识为入圣之途”的传统道路。
“因此我认为,龙场不应只是阳明先生的纪念地,更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念地。一个让人反思自我,成长为人格健全、心身统一、内外一致之人的教育基地。”董平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明雪 赵相康 姜雨熙
摄影/刘青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陈诗宗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