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11小时前
7月26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这座见证甘肃对外开放历程的空中门户,迎来了通航五十五周年的辉煌时刻。它历经五十五载风雨淬炼,已从黄土高坡上的简陋空港,蜕变为联通世界的现代化国际航空枢纽。
蹒跚起步,陇原大地架起“空中桥梁”
1970年7月26日,一架伊尔-14飞机的轰鸣划破长空,在简易跑道上稳稳降落,兰州中川机场由此开启了陇原大地的航空纪元。彼时的机场,仅有2000平方米的候机区,跑道简陋得能看见裸露的黄土,但这粒深埋在西北大地的“航空种子”,却承载着甘肃人民“飞向远方”的热切期盼。
▲20世纪70年代的兰州中川机场航站区
最初的航线仅有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5条,航班每周屈指可数,但每一次起降都像是敲响时代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的跑道虽简朴,却已平整坚实许多,航线网络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轰鸣声中,陇原大地的“翅膀”正逐渐硬朗。那时的民航人,用铁锹平整跑道,用算盘核算数据,在艰苦环境中书写着“艰苦奋斗、薪火相传”的初心答卷。
▲20世纪80年代的兰州中川机场航站区
砥砺前行,从区域空港晋级为国际门户
20世纪90年代,航空运输需求日益增长。1995年,兰州中川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原有设施难以承载发展浪潮。1997年,一期扩建工程启动;2001年,2.75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投运,标志着机场向现代化迈进。
▲兰州中川机场T1航站楼
西部大开发战略让机场驶入快车道:2000年旅客吞吐量68万人次,2004年破百万,2010年达360万人次;航线从15家航司、42座通航城市,扩展到64条航线网络。2014年机场升格为国际航空口岸,更名“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实现“省会通”目标,年旅客吞吐量破650万人次,从区域机场蜕变为国家对外开放空中门户。
2015年起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迎来黄金十年:T2航站楼与综合交通枢纽投运,“空铁公”三位一体换乘枢纽让换乘缩至10分钟内。2016年旅客吞吐量破千万,跻身全国大型繁忙机场;2019年达1500万人次,覆盖92座国内城市、13座国际及地区城市。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2航站楼
能级跃升,T3航站楼开启国际枢纽新篇
2025年3月20日,随着T3航站楼的正式投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这座总投资334.38亿元的三期扩建工程,是甘肃民航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以“黄河巨鼎、丝路金河、如意飞天”为设计理念,将敦煌飞天的飘逸与黄河奔腾的雄浑融入建筑肌理,成为展示甘肃文化的“空中会客厅”。
▲俯瞰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
T3航站楼创造了多项“第一”:全国首个高原机场三维镜像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1+3+N”智慧运行架构达成“分钟级响应”,5G-A网络与L4级自动化登机桥领跑行业。4E级飞行区、40万平方米航站楼、27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共同构成了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推动机场向“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国际航空枢纽加速迈进。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联合运控中心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机坪
如今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39家航司执飞181条客运航线、11条货运航线,国内覆盖92座城市,国际通达13座城市,“空中丝路”越织越密。2024年,旅客吞吐量单日突破7万人次,全年实现1700万人次的跨越,“两个百万级”增长见证着这座机场的蓬勃活力。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发大厅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小红帮您”服务旅客
从伊尔-14到宽体客机,从5条航线到全球网络,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发展史,正是甘肃对外开放的缩影。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打造向西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这里,将成为联通亚欧的“空中丝路”关键节点,成为临空经济的发展引擎,成为展示甘肃形象的“如意空港”。
文·图丨奔流新闻通讯员杨晓磊 记者玄丝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玄丝雨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