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客户端10小时前
7月25日下午,由南国早报、南国城报·健周刊举办的健康大讲堂推出《专家手把手教你做养生药膳》第11期直播活动。此次直播的主题为:湿气退散!三伏天扶阳解暑有妙招。当天邀请了3名专家给大家科普如何在三伏天正确祛湿、扶阳、解暑,同时教大家制作两道适合在三伏天期间进食的养生药膳。直播受到广大网友喜爱,约10万人次观看。
嘉宾直播科普三伏天养生知识。
三伏天湿气重!专家教你辨湿气
此次直播邀请到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马钰婷,广西二轻技师学院教务科科长麦芳,广西二轻技师学院现代服务产业系烹饪专业组长黄冲做客直播间。
为何三伏天人体会湿气重?马钰婷介绍,每年七八月份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天气炎热,人体内便会湿热积聚,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湿热导致的不适症状,因此,在三伏天祛湿、扶阳、解暑很重要。
药膳烹饪中。
不少网友好奇该如何辨别自己是否有湿气。马钰婷表示,可以自查。对着镜子看舌头,如果舌头属于胖大舌,则属于脾虚,脾虚的人更容易有湿邪。还有的人舌苔白而厚,或者舌头两侧有明显的齿痕,也属于脾虚。大便后,如果要冲水几次才能干净,属于大便溏,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作为广西职业技能题库开发中式烹调师(药膳制作师)职业(工种)项目负责人的麦芳建议,在三伏天祛湿,可以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比如薏米、赤小豆、茯苓、白扁豆、冬瓜、丝瓜、鲫鱼。少吃生湿、助湿的食物,比如冰镇饮料、肥肉、糕点等。如果害怕在三伏天中暑,黄冲建议可适当吃一些绿豆汤、酸梅汤,如果担心出汗太多伤元气,可适当吃山药、莲子、百合。
学起来!两道药膳适合三伏天
当天直播的重头戏之一便是教网友制作三伏天药膳。当天,麦芳和黄冲给大家推荐的两道药膳分别是五指毛桃祛湿汤和茯苓山药小米粥。麦芳介绍,五指毛桃祛湿汤体现了广西药膳注重养胃祛湿的特点,五指毛桃的祛湿效果显著,性温,适合大部分人群,“五指毛桃自带奶香,就连小朋友也愿意喝上两碗”。
黄冲介绍,用于搭配五指毛桃的猪脊骨有讲究,猪脊骨脂肪少,可以达到汤清不腻的效果,适合三伏天食用。
五指毛桃祛湿汤。
茯苓山药小米粥的特点是“温和实用”,适合脾胃不太好、消化弱的人群。麦芳介绍,这道药膳除了需要用到茯苓、山药、小米外,还需要搭配白扁豆、老南瓜等食材一起烹饪。麦芳介绍,老南瓜营养更丰富,膳食纤维含量更高,煮粥后更容易释放出天然甜味,能减少额外加糖;老南瓜性温味甘,健脾养胃效果更好。黄冲建议,在选用山药时,最好选用细长如棍的铁棍山药,其补肾效果优于粗淮山药。此外,药膳需要用到的黄小米,建议煮前浸泡半小时,更易软糯。
茯苓山药小米粥。
用起来!三伏天可这样养生
除了制作药膳,专家还在线教网友三伏天正确养生。马钰婷表示,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候,稍微运动出汗,能把陈旧的湿气带走一些,但最好不要在中午时段锻炼,因为高温时大汗会耗费心气,反而伤了元气。“建议上午7时左右,或者晚上7时后锻炼,每次15~20分钟,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在生活中容易累、气短的人群,可以早上起床时按两下胸口中间(膻中穴),午睡别超半小时。补气别猛喝黄芪水,含3片西洋参片更管用。怕冷、手脚凉的人群(阳虚),可在早上10时前晒晒后脖子(大椎穴)。
嘉宾试吃药膳。
麦芳从食疗角度建议,如果想有效祛湿,可以晨起时适当喝一点荷叶山楂茶,三伏天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仅仅只是吃蔬菜水果不行,清淡饮食不等于不吃肉,鸡、蛋、奶等优质蛋白还是应当补充。黄冲表示,三伏天期间,有些人吹空调多了,容易寒气侵袭,建议喝葱白姜汤,即葱白3段+姜片煮水,能有效驱寒湿。
两道药膳做法如下
1.五指毛桃祛湿汤
食材:
猪脊骨500克、五指毛桃30克、陈皮3克、莲子15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赤小豆30克、生姜3片。
做法:
先将五指毛桃、陈皮、芡实、莲子、赤小豆等干料用清水浸泡10分钟,猪脊骨洗净切块,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1~2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2.茯苓山药小米粥
食材:金小米(黄小米)50g、茯苓20g(切片)、山药50g(新鲜,去皮切块)、白扁豆15g、老南瓜30g(去皮切块)、红枣2颗(去核)。
做法:茯苓提前用温水泡30分钟;白扁豆洗净,浸泡1小时(易煮软)。
锅中加约700ml清水,放入茯苓、白扁豆,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加入小米、山药块、南瓜块、红枣,继续煮30分钟,至小米开花、食材软烂即可。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