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9小时前
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道:
人和人交往还是少说话,克制住自己的表达欲,平静温和就行。
很多矛盾都是源于“话多”所致,管不住自己的嘴,免不了会招惹来一些是非。
婆媳之间,本就比较敏感,两个时代的人,观念想法都不一致,再加上同为女人,彼此身上有的毛病对方都有。
同处一个屋檐下,势必会有一些矛盾和摩擦。
就算是上下牙齿,都有可能会咬破嘴唇,有摩擦不怕,若是能够做到“不说”二字,基本上就可以相安无事。
允许对方和自己不同,别干涉对方
村上春树说: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人各有不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不稀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有自我的表达,有处事的原则和标准。
尊重别人的表达,允许对方和自己不同,这是人际交往当中必须要坚守的原则。
婆媳之间,也不例外。
婆婆有她的生活方式,儿媳有自己的育儿观念。不必强行要求对方和自己一致。
儿媳要学着接受婆婆的育儿观,婆婆要尊重儿媳的消费观。
哪怕不认同,但也别多言,少说多做,保持沉默,可以减少很多没必要的摩擦。
不说埋怨的话,合理表达不满
表妹生孩子半年就上班去了,把孩子交给婆婆来带。
婆婆总是怕孙子饿着,嫌他吃的太少,长得不胖,总是不停地喂养。
孩子的胃口就那么点大,这么喂下去,三天两头发烧生病。
表妹脾气不太好,每次都是难听的话去说婆婆,埋怨她带娃带的不好。
每天辛辛苦苦带娃,被这么埋怨,婆婆心里自然不舒服。最后索性一个人跑回农村去了,娃也不带了,表妹不得不辞职在家带娃。
孩子生病有怨气可以理解,但别急着埋怨,毕竟婆婆也不是故意害孙子。
书籍《不抱怨的世界》里面说道:
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就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正面沟通,正向解决,婆婆爱娃的心在,好好说,别埋怨,解决问题,而不是表达情绪。
收起表达欲,别把对方当“亲人”
婆媳之间,从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更不可能如亲母女一般相处。
把婆婆当亲妈,这不是真的亲密,而是缺心眼。
婆媳之间,不管表面上怎么和谐,心里始终隔了一层距离。
认清楚彼此的关系本质,保持一些距离,话不必多,水满则溢,有时候,说得多了未必是好事,很有可能生出隔膜。
亲母女之间,就算上一秒吵了架,下一秒就会和好,不会结仇。
但婆媳之间,一句话说的不对,就有可能结下仇怨。
梁宏达说过一句话:
你要是拿婆婆当妈,婆婆拿你当亲闺女,那肯定天下大乱。
最好的婆媳婆媳,就是没有关系。收起表达欲,不说,就能做到相安无事。
一般来说,只要婆婆不多事,不多管,哪怕什么都不做,就是一个好婆婆。
只要儿媳不埋怨,不生事,婆媳之间就可以安宁。
不说,是一种智慧,是分寸感。做到这两个字,婆媳之间,就可以安宁。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