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客户端8小时前
2025年,辽宁日报推出
全媒体主题策划《最辽宁》,
每日赏一景、说一人、展一品、观一宝。
用镜头捕捉广阔天地间
山川河海的极致景色,
以光影记录振兴场景里
活力涌动的时代画卷。
定格辽宁之美,展现辽宁之好。
山青苍鹭回
盛夏的朝阳市朝阳县七道岭镇苏家营子村口,树林浸在湿润的水汽里,草木的清香混着泥土味漫开来。高大的杨树上,苍鹭的巢穴层层叠叠——这是它们住了近二百年的家。村里老人说,打祖父那辈起,苍鹭就和乡亲成了邻居,过了清明来筑巢,中秋前后带着娃飞走,像是与这片山水缔结了美好的盟约,岁岁不逾。
苍鹭爱在松枝上练“轻功”,敛翅静立一站就是半晌,目光望向远方,像在琢磨云的去向;也爱贴着河面翩跹,翅尖扫过水面,惊起一圈圈碎银般的涟漪。
下图请横屏观看⬇️
张静 辽宁日报特约记者 仇一军 摄
抗战人物:白子峰
面对国土沦陷,年过半百的他,振臂喊出“宁作枪下鬼,不当亡国奴!”的铿锵誓言。他,就是辽宁抗日救国军第5路军副司令白子峰。当时,第5路军司令部设在开原与清原交界处的大孤家子,白子峰以此为根据地,宣传抗日主张,指挥对日作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日军数百人,并牵制了大批日伪军。
白子峰,1877年出生在铁岭开原市。1933年,不幸被捕。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始终铁骨铮铮、宁死不屈,最后被日军杀害,时年56岁。
北镇独头蒜
盛夏,北镇市廖屯镇兴隆店村独头蒜筛选车间堆满新收的紫皮独头蒜,分选机旁蒜农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分选、脱皮工作。北镇市大蒜种植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最早兴起于廖屯镇兴隆店村,该村因独头蒜种植,被评为北镇市“锦绣医闾产业强村”。目前,紫皮独头蒜种植已幅射北镇市27个村,种植面积达3万亩,销往云南、四川、贵州等20余个省市,今年又向东南亚国家出口1000吨,村民种植独头蒜总收益约2亿元。
王慧娜 本报记者文继红 摄
抗联文物:赵尚志用过的饭碗与茶盏
赵尚志纪念馆珍藏着两件特殊的器物——赵尚志用过的饭碗与茶盏。它们虽无繁复纹饰,却见证着赵尚志在抗日初期养伤的往事,承载着后人对先烈的追思。1932年,赵尚志在一次攻打东兴城的战斗中,左眼基本失明,左颧骨上留下三个月牙形伤疤。此后,他便到哈尔滨养伤,饭碗与茶盏正是赵尚志养伤期间日日相伴的物件。
赵尚志用过的饭碗直径15厘米、高8厘米,茶盏的直径为11厘米、高8厘米。
视觉设计:邓婷婷
记者 : 卢立业、文继红
编辑 : 刘冬梅
检校 : 刘永志 责编 : 张艺凡 审核 : 明绍庚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