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在牛栏山镇北孙各庄村
有两株古银杏树
是顺义树龄最长的古树
它们默默伫立了近千年
历经朝代更迭
见证岁月变迁
记者带您走进它们背后的故事
“夫妻”古银杏树。
古树身份档案
树龄:约960年(辽代)
树高:13米
胸/地围:400厘米
平均冠幅:6米
步入北孙各庄村,在村落一隅,两株古树映入眼帘。粗壮的树干需数人合抱,虬曲的枝干向四周伸展,虽历经风雨侵蚀,但枝头上依然萌发着新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追溯古银杏树的渊源,需回到辽道宗咸雍元年(1065年),至今已有约960年。一位从印度归来的妇女在顺州北孙各庄村集资建成大觉寺,因唐代寺庙有用银杏代替菩提的传统,寺内种下两株银杏树。初建的大觉寺有正殿和厢房,香火旺盛,银杏树也长势良好,到明朝洪武年间,300多岁的古树与古寺共同见证村落的变化。
1953年,大觉寺正殿被拆除,原址建了北孙各庄小学的前身。2008年,北孙各庄村铺设水管时掘出辽代汉白玉八棱碑,证实建寺历史,后老校舍拆除,原地建街心公园。
2018年,相关部门对公园进行改造,铺设广场、廊架,设围栏,更名为银杏公园。2022年,再次对银杏公园进行了新一轮的建设,统筹考虑古树保护与文化挖掘,加强银杏公园的游憩与文化宣传功能。
村民在长廊下乘凉聊天。
银杏公园中,村民三五成群在长廊下乘凉聊天,带孩子玩耍,这里既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村庄发展变迁的见证。
村民向后辈讲述古树的历史。
村民陈尚东说:“以前这里是一个小学,这两株古树承载了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记忆。村里从最早的土路到如今的柏油路面,古树见证着我们村的发展,也记录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两株银杏树枝叶特别茂盛,我每年都会定期来这里拍照片,手机里基本上每个季节都有一张照片,它就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村的魂。”村民王桂英说。
金秋时节,叶落满地。
如今的银杏公园,春有新绿盎然,秋有金叶铺地,成为村民休闲、游客打卡的文化地标。87岁的村民卞淑春对记者说:“我的重孙子现在上小学了,每次孩子回来时都会带他来这儿看看,把这里的历史讲给他听。”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洒在老人银白的头发上,笑容格外温暖。“每到金秋时节,有很多附近地区,甚至外省市的人慕名而来,我打心眼里感到骄傲。”卞淑春说。
“古树是活的文物,保护它们就是守护城市的记忆。”区园林绿化局资源管理科(行政审批科)科长周雅楠介绍:“我们在北孙各庄村开展古树村庄建设、统筹考虑古树保护与文化发展,通过改造升级原有公园、拆除古树周边硬质铺装、扩大古树保护范围,并增设游憩设施和文化景观等方式,让这对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夫妻’古银杏树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顺义区古树‘金名片’。”
每当夕阳西下,古树的枝叶在银杏公园中投下斑驳光影,树下常有老人闲话家常,孩童嬉戏奔跑。这两株历经近千年风雨的古树,正以新的姿态融入生活,继续见证北孙各庄村的繁荣发展,成为自然遗产与城市文明共生共荣的鲜活样本。
记者手记
守护千年银杏,传承文明之根
当辽代的风穿过960年的光阴,这两株从大觉寺遗址中生长出来的“夫妻”树,是顺义树龄最长的古树,也是鲜活的历史典籍——它们见过辽代僧人的袈裟、明代村落的炊烟,听过小学堂里的琅琅书声,如今又在银杏公园的廊架下,映照着村民乘凉的笑靥。
可古树的生命并非永恒。硬质铺装会束缚根系呼吸,人为触碰可能带来病虫害,时间本身更是无声的侵蚀者。当我们在金秋拾起一片金黄的落叶,是否想过这是千年时光赠予的信物?当孩子追问古树的年轮里藏着什么故事,我们能否用完好的树体与鲜活的记忆作答?
古树保护不是冰冷的工程,而是让文明根系深扎土地的使命。顺义区园林绿化局用拆除硬化地面、扩大保护范围等举措,让古树重焕生机;村民们用四季的照片、口口相传的故事,延续着古树的文脉。愿你我都能成为守护者,让这抹历经近千年的绿意,继续在城市记忆里生长成永恒的坐标。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