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人生如同一场漫长的航行,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对于孩子而言,挫折是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暗礁”——一次考试失利、一场比赛落败、一段友谊的破裂,都可能让他们陷入迷茫与沮丧。抗挫折教育,正是教会孩子如何在触礁时稳住船舵,在风雨中校准航向,最终将逆境转化为成长的养分。
真正的抗挫折教育,并非刻意制造苦难,也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要坚强”,而是引导他们建立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当孩子因搭不好积木而哭闹时,比起“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不如蹲下来告诉他们:“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着急,我们可以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这种共情式的回应,能让孩子明白挫折是普遍存在的,而非针对自己的“惩罚”,从而减少面对困境时的恐惧与自我否定。
抗挫折教育更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学走路的孩子总会摔跤,父母既不能因怕孩子受伤而永远抱着,也不能在孩子摔倒后只说“自己站起来”却不给予任何引导。明智的做法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亲身体验挫折的过程,并在关键时刻提供方法上的支持。比如孩子在拼图时遇到困难,与其直接帮他拼好,不如提示:“你可以先看看图纸边缘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时,收获的不仅是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更会形成“我有能力应对挑战”的自信,这种自信正是抵御挫折的核心力量。
此外,父母自身面对挫折的态度,是孩子最直观的教材。如果成年人在工作失意时只会抱怨逃避,在生活不顺时总是暴躁易怒,孩子便很难学会从容应对挫折。相反,当父母能平静地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再努力”,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时,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吸收这种坚韧。家庭中不妨适当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不完美”——比如承认“妈妈刚才那件事确实处理得不好”,这种真实的示范比空洞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成长的本质,就是在不断与挫折碰撞的过程中变得强大。抗挫折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孩子永不犯错、永不受伤,而是让他们在经历风雨后,依然有勇气相信“我能行”,有智慧知道“怎么做”。就像被风雨洗礼过的幼苗,根系会扎得更深,更能在未来的岁月里从容面对每一次挑战。
#创作挑战赛九期# #2025新星计划2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