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客户端10小时前
这两天住对面小区一高校女教授的狗老了,已有好几天没见她露脸到这边小区来玩儿了。她老伴儿说:“张老师这几天都倦怠,不做饭,也不下楼,想起一阵哭一阵。”
我说:“又不是人,不过是一条狗,再养一个不就行了,何况这也不是第一条狗。”
老人说:“这条狗跟了她八年,今天是它去的第五天。现在狗也有火葬场,我们掏了二仟元钱把它火化,又把骨灰放到一个瓶子里,然后带回家,说7天以后给它找个地方下葬。”
听着他的讲述我感觉失去的不是一条狗,而是一个人。
那是一个日夜陪伴她的亲人。在没人说话的时候她会对狗说,在孤独寂寞时,她会抱着它,它的一举一动,吃喝拉撒都成了她的日常。
我说:“之前不还有一条狗不也是去了吗?”
“是啊,那条狗陪了她十四年。”
想想两条狗加起来整整二十二年的光阴。张老师今年六十四岁,孩子在英国读书,一直没回国,而她和现在的老头是再婚家庭。老头大她十岁, 曾在政府部门工作,有一女儿跟着母亲在泰安生活,很少来往。老俩口退休后在我小区买了个公寓,当工作室。每天都要牵着狗从这个小区走向另一个小区,来回三、四趟。这种生活也成了他们的日常。两口子就这样相互搀扶,相互依偎,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光阴,算上和养狗的年限相当。狗成了他们婚姻生活的见证。
或许有些东西它成了你的情感寄托。在工作时,因为忙碌,有些东西你并不上心,只是存在。当人到了一定年岁,身边没有亲人,就把这个东西当成了情感的慰藉。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把养狗养猫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一旦狗跑了,猫丢了,就像丢了魂儿似的,走向一个极端。
有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为何而活?
小区还有个老人,今年86岁,这一生只生过一个姑娘。她说:“咱不是没那个本事吗?没那没那多子多孙的命。”老头早五年前去世,外孙女怕她寂寞 ,给她弄来个猫 。每天老太太都要到门口超市买点儿鸡胸脯肉,说是给猫吃。或许是孩子觉得老人一个人住太寂寞了,总得让屋里来点动静和响声。她姑娘家有婆婆,一星期也就回来个两三趟,来看看她。
她说:“现在还能动,暂时不需要请护工,等哪一天真的不能动时再说吧!”老人是非常豁达的。
从这两件事上看,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个情字,有情有义的日子不觉寂寞,没情没爱的日子顿绝难挨。人活的就是一个盼头,一个念想。当什么都失去了,心也就空了。但日子还得继续,还得去寻求新的东西去填充,这就是人活着的内容。
作者:赵娅
壹点号 壹粉舜明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