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12小时前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宇通生产车间
昨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首站走进郑州,来自中央、省市主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聚焦“两高四着力”,先后走访宇通客车、中创智领、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探索郑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密码,沉浸式感受城市发展脉搏。
宇通客车: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骄阳似火,暑气蒸腾。采访团一行走进宇通客车高环试验场内,“不把市场当试验场,要把试验场当市场”的标语格外醒目,多辆新能源客车正进行性能测试。与此同时,海外承装车间内风扇吹拂,凉爽宜人,工人们忙碌有序,一派火热景象。
宇通客车海外承装车间经理刘杰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宇通客车累计销售各类车辆21321辆,同比增长3.73%,创阶段性新高。公司围绕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战略发展方向,宇通实现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握,全面构建新能源商用车自主可控产业链。在持续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技术出海+本地化运营”构建国际品牌影响力,产品批量远销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11万辆……宇通在巴基斯坦、厄瓜多尔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也取得市场突破,绿色出行的“中国方案”,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各地。
宇通客车新能源技术经理周扬介绍, 2025年上半年,宇通创新成果持续落地:全新一代U12DD纯电双层巴士成功下线,在安全、续航、耐用性及智能管理上全面突破,整车主结构设计寿命最长达20年/200万公里;高端S系列首款车型天域S12同步上市,该车拥有102项专利技术(行业专利数量第一),以“东方美学+世界科技”融合全新平台架构、设计语言与驾乘体验,通过主被动安全、森林级空气系统、底盘集成、科技灯光、耐久选材等八大核心技术,树立中国高端客车新标杆。
宇通客车目前市场覆盖美洲、非洲、亚洲、欧洲等六大区域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新一轮新能源客车出海热潮中,宇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独创中国制造出口的“宇通模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由产品输出走向技术输出的典范。
据了解,郑州汽车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航空港区、经开区、管城区、中牟县。2024年,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产值约19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5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3.1%。现有整车企业7家,2024年,全市汽车产能261万辆、产量111.79万辆,是2021年(产能128万辆、产量55.7万辆)2倍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2.58万辆,是2021年(4.67万辆)13倍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十四五”以来,郑州市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7+20重点产业链群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初步构建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汽车、装备制造、铝加工、现代食品、耐材建材、服装家居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算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为主体,涵盖20条重点产业链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创智领:老国货闪亮新品牌
“现在依靠数字化管控平台,从产品销售、设计、选材、生产、交货、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用数字驱动业务全流程变革。”在郑州经开区中创智领科技文化展示中心,郑煤机总经理助理张定堂向采访团一行介绍,创建于1958年的中创智领,前身为郑煤机集团,是A+H股上市公司,业务涉及煤矿机械、汽车零部件、工业智能等多个业务板块,拥有28个生产研发销售基地,遍布全球17个国家,员工17000余名。
步入郑煤机智慧园区,23条自动生产线、150台机器人、7台智能行车、30台AGV、空地无人化物流调度中心……“智能制造”气息扑面而来,机械臂挥舞翻转,抓取、切割、焊接、拼装等工序如行云流水。偌大的空间内,偶有几位工人在检查巡视。“远在800公里之外的内蒙古客户,通过手机就能实时了解到这批订单生产情况。”张定堂说。
作为公司率先成功打造的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郑煤机智慧园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了产量提升30%以上,人效提升100%以上,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8天缩短至9天。
郑煤机智能化液压支架一年卖出2万多架;恒达智控智能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郑煤机智慧园区成为煤机行业的第一家灯塔工厂……从“中国第一架”到“中国第一套”“世界第一高”,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超聚变:算力赛道上的中原明珠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算力作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的新动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采访团参观公司展厅,听工作人员介绍超聚变在算力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在城市和企业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技术应用实践,为公司打造算力赛道中原明珠的迅猛发展所惊叹。
算力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争之地”。记者了解到,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河南先进计算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通过构建起算力、城企数智化、智慧能源三大业务矩阵,紧抓“AI+数据”的技术变革机遇,重构业务,深度助力城企的数智化转型。
如今,超聚变持续围绕算力底座建设,算力网络,人工智能调优,大模型建设和应用使能,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0+客户。当前已在全球部署9个研发中心与6大供应中心,并设立6个技术服务中心与7个地区部,伙伴数量也从成立之初2000+实现当前24000+跨越式增长。
本报记者 徐刚领 覃岩峰 王译博董茜/文 唐强/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