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12小时前
中招差不多已经接近尾声,虽然我离中招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将近十二三年,但是,在农村最近一段时间看到的、经历的,还是想动笔写一写农村的教育和不容易的农村孩子。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上初一,开学后是初二,她家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们聊天,她满脸愁容的对我讲:“说起来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受,孩子期末考试考了200多分,满分650分,他的成绩在班里50多个学生里可以排到20多名!”
“这样的成绩,还在班级里排名20多名,可见整体学习氛围是如何不好,当下不好好努力的话,估计两年后高中都没得上,因为他这个分数几乎是进不了中招建档线的!”我诧异之余的给她分析了现实。
朋友似乎已经接受了两年后的结果,回我:“这我知道,但是,我还是给他报了暑假班,求个心理安慰,他在他们学校总排名200多,全乡700多个学生排名,他排到400多名,中等!”
200多分的成绩,在同年级段的700多学生里排名400多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在两年的时间内没有突破,等到他们这一届中招的时候,至少得有将近400人过不了中招建档线,意味着,这400多个孩子或者是选择了没有学籍的私立高中,或者是选择了技术院校,再或者就是辍学直接出去打工了。
巧的是,这三种情况在今年中招结束后,我都遇到了。先来说第一个,身边一个嫂子家的孩子考了三百多,过了中招建档线3分,本来她是考虑着无论如何要让孩子上高中,但成绩出来后,她犹豫了,找到了我,说孩子厌学,即使上了高中,三年后还有高考,到时候考不上,白白浪费了这三年时间。和孩子父亲商量后,最终决定让孩子上技术院校,学一门技术,将来不至于在家种地。我便陪着她一同去到了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个技术院校进行考察,考察后,嫂子当场报了名。
学校考察时,陪同讲解的老师告诉我们,学院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技术类专业,这个专业要求是孩子必须参加高考,而且成绩得在四五百分,因为这个专业出来的学生,大多是被重点院校直接选择当科研人员,或者是去到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科研公司。
他介绍到这里时,我先是想到了前一段看的一则新闻“本升专”火热”,经他一讲解,瞬间明白了“本升专”热的原因。继而感慨,嫂子能在关键时刻替孩子做出一个这样的选择,实属难得,虽然最后孩子上完五年不一定会有大的成就,但只要不是虚度的五年,一辈子衣食无忧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了。然而那些高价上了高中的孩子,三年后还不知道将要面临着如何的选择。
另外一个村里嫂子家的孩子考了二百多分,她的父母直接选择了让她辍学,出外打工。虽然过程中我也和这个嫂子沟通过,希望孩子也能去上技术学校,学一个喜欢的技术,但最终还是没能让孩子重返校园。毕竟,人的观念一旦固化后,就很难改变了。再说多了,孩子如果真按照推荐去学了技术,学成了皆大欢喜。如果半途辍学,到时候我也难免背上一个“当初你的建议才有了这样结果”的骂名。
第三个孩子也是考了三百多分,公办平价高中进不去,只好选择了一个民办的一年学费下来一两万的私立高中。她之所以这样给孩子选,是碍于面子上,在她的概念里,孩子有个高中上,那便不是差生,有高中上,进大学就又进了一步。考上了大学,到时候毕业后就不愁找到一个好工作。但她或许不了解的是,现在求职内卷已经不仅仅是卷大学学历了,而是开始“211”、“985”“研究生”的在卷。
以上三个学生的选择,我们不能来评定谁对谁错,谁好谁坏,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人生路,只要活着,人都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我之所以举出这三个例子,是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当下农村的一个教育现状:孩子们想要跳出龙门,简直太难了,因为教育的不均衡,他们很难实现自我突破。
先是中招,会有一批孩子流向社会,高考,又有一批孩子流向社会。农村学习没那么内卷,也没那么多的课外辅导班,但是,本就跟不上的教育资源,直接导致了很多孩子求学无门,只能是接受命运推着走的安排。
遇到开明的父母,会给孩子规划未来,若是遇到顽固的父母,孩子只有“上大学”和“打工”两条出路,那考不上大学,打工就成为他们唯一出的路。而这条路,却是当下农村教育很多孩子要踏上的一条路。
我曾经写过一篇“寒门再难出贵子”,不仅仅是在讲教育的不均等,而是家庭能托举孩子什么。
现实却是,在农村,父母几乎对孩子都没有很强的托举能力,孩子能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但万幸的是,随着农村90后身为人母,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从孩子幼年就愿意投资,但是,他们大多投资的方式是:搬进市里,寻求好的教育资源,而往后的农村,或许只留下一声叹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