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客户端12小时前
7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多位检察系统代表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刘玲是来自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基层检察官,从事检察工作23年,先后办理了各类案件2000余件,通过多年的司法实践,她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司法办案从来都不是对冰冷法条的机械执行,而是充满温情的民生守护。
▲检察官刘玲
“通过抗诉,我们帮助一名67岁的老人拿到12万元被拖欠已久的养老钱,老人当时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说道:‘法律确实管用!’”刘玲说,这个场景一直刻在她的脑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要的就是始终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人民群众的一端。”
在每一起案件中诠释公平正义
从事检察工作23年期间,刘玲先后在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公益诉讼检察等不同岗位都工作过。
去年,刘玲遇到过这样一起案件,一位姓孙的老人走进检察院,申请监督撤销其工伤认定的一份判决。
在这个案件办理中,刘玲从案卷和办公室走出来,去询问证人、走访企业,获取了一些新证据,案件也依法提请抗诉,“这个案件,我们并没有‘一抗了之’。后来我们又多次联系企业进行释法说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老人也顺利拿到了他的赔偿款。”刘玲说。
“检察工作实际上就是通过精准的法律监督,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也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量。”刘玲说。
刘玲分享了她办理的一起小案,虽是一起小案,却关系着大民生。现制现售饮用水是一种新型的供水方式,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但刘玲和同事们通过调查发现,这种供水方式监管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执法依据不足,所以他们就及时撰写了备案报告,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明确了牵头部门,对全市1000余家制水机进行了监督检查。
“同时我们也发现,监管缺位最根源的问题就是法律制度规章的空白,所以积极向地方人大提出了立法建议。在我看来这就是在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刘玲说。
刘玲还介绍,2021年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某大型基建工程在开工建设之前没有考古勘探,地下文物存在毁损风险,他们也积极向地方人大反映,推动人大出台了“先考古后出让”文件。“去年11月,我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了修订,我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正式写入了法律。”
帮助84名农民工追回欠薪190多万
刘玲表示,基层检察院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大案要案,更多的是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些小案。但是小案不能“小看”,更不能“小办”。
刘玲介绍,在工作中,他们对一些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一些群众身边常发高发的案件,建立了“绿色通道”,让司法救济更可及。去年,其所在检察院办理了19名物业保洁人员申请讨薪案,仅三天时间就帮助完善相关证据并依法向法院支持起诉。案件判决之后,又全流程跟进监督。
“近三年来,我们滕州检察院依法支持了84名农民工起诉维权,共帮助追回欠薪190多万元。”刘玲说。
针对执行难,刘玲介绍,滕州检察院与法院建立了常态化联动机制,同时推动与税务、金融机构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强化监督。同时在办案的过程中坚持“强化监督与矛盾化解”并重。近三年来,刘玲和同事们一起帮助申请监督的32起案件的当事人,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编辑 张寻 责编 官莉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