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客户端07-30 21:53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陶颖 实习生 李果 李佳瑶)7月末的西安,暑气蒸腾,本是孩子们享受假期的时光,教育消费市场却被一股教辅热潮搅动得火热。家长在实体书店的教辅区忙着选购,电商平台的促销弹窗接连不断,家长群里的推荐清单刷屏不止。
家长群里晒教辅
7月28日晚,西安市红缨路一小区内,李雅雯正陪着即将上三年级的儿子小可做数学同步练习题。小可一边咬着笔头,一边对着题目发愁,而李雅雯则在一旁耐心地讲解着。“刚放暑假我带他去了趟海边,刷家长群看到别的家长晒教辅,说‘暑假是赶超的黄金期’,我当时就坐不住了。”李雅雯认为,若不趁暑假做题巩固,开学怕儿子跟不上,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样的现象在西安各中小学家长群经常上演。清晨6时,就有家长分享《名校真题卷》,称里面是重点学校考试原题,能让孩子提前熟悉题型。消息发出没多久,就有十几条回复,有的说已下单同系列的《阅读理解专项训练》,有的说老师也推荐了。
群里除了分享清单,更多的是“求助帖”。“有没有适合西安本地学情的英语教辅推荐?孩子英语语法不好,最好带本地名校模拟题”“孩子数学应用题总丢分,求专门练应用题的教辅及购买链接”……
家住西安市凤城四路的张晖,女儿即将升入初二,为让孩子新学期“打翻身仗”,他对比20多本教辅后,买了7本,涵盖数学、物理、英语等,有同步练习册、专项突破卷和预习手册。“我给孩子制定了计划,上午做同步练习,下午攻专项难点,晚上预习新课本,争取暑假‘弯道超车’。”张晖说。
线上线下教辅热销
教辅消费热潮背后,是火爆的销售市场。各大电商平台,输入“教辅”会弹出上万条结果,从小学拼音练习册到高中高考冲刺卷,种类丰富。页面上,“名校真题”“提分神器”等宣传语醒目,不少商品标着“月销10万+”“销量榜TOP1”。商家也各出奇招促销,有的“买3本打7折”“满200减50”,有的“满50元包邮”“买教辅送错题本”,还有的将教辅和在线课程打包成套餐,“教材+视频精讲+课后答疑”组合受家长青睐。“一套就能满足孩子‘做题+听课+解惑’,不用单独报网课,性价比高。”一位家长说。
线下实体书店同样火爆。7月29日下午,钟楼附近一书店教辅区很是热闹。书架上、中间台子上,教辅琳琅满目。不少家长带孩子挑选,有的记书名,有的对照家长群推荐清单进行比对。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他们的态度不同。五年级学生乐乐觉得做教辅还行,暑假作业简单,做难点的练习能巩固知识,上次数学考试因做《口算速算》,计算题正确率提高不少。但四年级学生朵朵无奈地说,本想报绘画班放松,可爸妈买了3本辅导书,每天要做两页,完成才能出去玩。
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们也有自己的苦衷。李女士说:“我也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但是周围的孩子都在学习,我买教辅也是希望能帮助他提高成绩,将来能考上好学校。”
平衡“休”与“学”
西安东郊一高中的赵老师给出建议:“教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路,尤其专项练习可查漏补缺,但它只是辅助工具,不能过度依赖,更不是提高成绩的‘万能药’。”
赵老师指出,每个学生情况不同,有的需同步练习巩固,有的适合拓展难题,有的需预习新知识。家长选教辅要结合孩子实际,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跟风,别人说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孩子,盲目购买只会增加负担。
赵老师建议,家长买教辅前可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薄弱环节和知识盲点,再按建议选择。比如孩子数学计算总错,就选口算、笔算类同步练习;语文阅读弱,就买阅读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同时,赵老师强调要控制孩子做教辅的时间和数量。暑假核心是“休”与“学”的平衡,不是从“学校课堂”转“家庭题海”。暑假是孩子放松、亲近自然、培养兴趣的好时机,是从课本走向生活的“实践课堂”,若被大量教辅作业占据,会让孩子厌学。
最后,赵老师呼吁家长理性对待:“家长对孩子教育投入和期望增加无可厚非,但买教辅要多听孩子想法,考虑其需求和兴趣,避免‘别人买我也买’。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灌输,更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创新思维和身心健康。希望每个孩子暑假都能在合理安排下,既学知识又玩得开心,稳步成长。”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