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20小时前
在贵州省六盘水的街头巷尾,最近总能看到一群身着警服、背着鼓鼓囊囊背包的身影。这背包可不普通,里面装着的是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指纹采集仪,还有老花镜和调解手册。当地老百姓亲切地唤他们“背包警察”,这沉甸甸的背包,便是这群贴心人的标志。
这背后,是六盘水市公安局深化“派出所主防”改革、积极转变作风的实招——“警务背包”工作模式。小小背包,摇身一变成为移动的“微型警务工作站”,把安全防范、矛盾调解、户籍办理等7大类32项服务,直接“背”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群众办事的便利,就藏在这背包的方寸之间。
六枝特区牛场乡黄坪村的左恩祥老人总为身份证过期犯愁,一想到要下山跑十几公里山路去派出所更换,这就成了“心头难”。如今,社区民警卢家峰直接带着设备上门,拍照、录信息,新证几天就送到老人手中。
民警背包里的普法手册,让水城区比德镇的村民记住了防诈骗口诀;民警背包中调解记录本也见证了盘州市雨格镇一桩积怨一年的宅基地纠纷现场烟消云散的过程。
小小背包,就这么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服务目标稳稳落了地。
都说“背包虽小,装的都是民生大事”。当民警们日行万步,将警务阵地前移到田间地头,当“有困难找背包警察”成为群众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我们分明看见服务模式的脱胎换骨转变:不再是被动等待上门,而是主动迈开脚步;不再是让群众跑腿,而是民警主动背包上门。如六盘水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吕建勋所言,这份“用脚板丈量民情”的踏实背后,是民警沉下心、俯下身的工作态度在闪光。
从“群众跑腿”到“警务背包”,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背包里装着的,是摸得着的民情,是暖乎乎的民意,更是沉甸甸的民心。每一次俯身服务,都让警民之间的“连心桥”更坚实几分;每一回背包上门,都让 “有难必帮”的承诺更可信几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吴兵
主播/侯萌
视频/王华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