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07-30 23:17
2025年7月30日下午4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来自全国法院系统的5位法官代表围绕“严格公正司法 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2024年度法治人物、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出席了此次见面会。
徐想/摄
丁宇翔:
大家好,我叫丁宇翔,是北京金融法院的一名法官。从2006年参加法院工作以来,我先后审理了2500余起民商事案件,这其中就包括全国首例的“被遗忘权”案,新证券法实施后首例银行间债券虚假陈述案,迄今为止国内登记权利人数量最多的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在审判工作中,我探索实践了“双轨双平台”群体性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极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探索推行了“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法院的审理效率,提升了审判效果。
今年4月,我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我深知这份荣誉应该属于全国法院每一位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人民法官。今后,我将继续在工作中深入践行“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坚持换位思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为服务和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金融案件常跟当事人的重大财产利益联系在一起,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有多层法律关系,请问丁法官在高质高效审理好金融案件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和我们分享?谢谢!
丁宇翔
谢谢您的提问。我结合这几年金融审判工作的经历,分享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首先,我认为坚守初心是根本的立场,因为金融案件关乎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每一份判决可能都连着民生的冷暖,我认为司法的智慧和温度就应该体现在对人民群众一次次的释法说理中,为困难企业重生的一份份和解方案中。其次,深耕专业是关键的能力,金融这个领域创新发展非常快,很多新的产品模式、交易产品层出不穷,司法审判应该与行业的发展节奏保持同步。我们在审理一起证券欺诈纠纷案件时,在深入研究总结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协同专业机构共同推动研发了一个全新的证券投资损失核算模型,让数据说话,让结果精准,用专业打破“信息差”,也让这起案件的260多个投资者服判息诉。最后,我认为抓住细节是关键的方法。因为金融案件的复杂性往往体现在合同的某一个条款、产品说明书的某一段表述里,审理这类案件就像拆解一台精密的仪器,必须层层剖析,认真核查。为此,我们推行了“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简单说就是把大量的证券欺诈案件的事实细节进行梳理总结,最后形成十个大类107个细节要素,让每一层法律关系都清晰可见。细节越扎实,裁判就越精准,公正和效率也就水到渠成。谢谢!
刘健/摄
法治日报记者
各位法官能否分享一下在审理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案件时,如何平衡“严格依法裁判”与“用情化解矛盾”之间的关系,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温度?谢谢!
丁宇翔
我认为,定分止争,既要解开法律的结,同时也要暖透群众的心。在我们办理的一起金融不良债权追偿案当中,债务人企业因为个别项目短期资金链紧张而违约,并非恶意拖欠,如果简单下判,势必会使这个企业正在推进的融资项目泡汤,同时也会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了确保债权人的债权有保障,确保债务人企业有生路,也让关联的群众不担心,我们一次次协调,一遍遍斡旋,最终促成各当事人达成和解。我想,司法的智慧和温度,就应该体现在对群众多想一步的考量里,应该体现在为困难企业留一条生路的思虑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法律不仅守护公平正义,更守护生活的烟火气。谢谢!
刘健/摄
红星新闻记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给司法审判工作也带来诸多挑战。请问各位法官工作中面临哪些难点?又是如何应对的?谢谢!
丁宇翔
目前,金融审判的难点主要是案件的群体性特征日益显现,这类案件程序比较复杂,如果让当事人都来法院参加诉讼,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会非常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探索推行了“双轨双平台”群体性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简单说就是“选出代表集中表达诉求、参加诉讼”“先行审理典型案件给出示范判决”两条腿走路,实现高效化解纠纷、维护权益、规范诉讼等多重目标。在一起涉及2500多人的证券欺诈案件中,我们依托这一机制,让全球各地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实现了权利人的登记、诉讼代表人的推选和参与各个诉讼程序的需求,极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升了法院的审理效率。总之,在案件当中让人民群众少跑腿、多省心,就是我们应对挑战的硬道理。谢谢!
文字来源:国新网
供稿:北京金融法院
编辑:张璐璐 肖飞
审核:李泽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